《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的意见》解读
来源:乡村振兴局   2022-03-09 11:37
浏览量:1 | | | |

3月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贺丽君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益平,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成新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据发布,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

过去一年,湖南“三农”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稳定增长,底线任务全面完成,重点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贺丽君解读,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复杂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守牢耕地红线,扛起产粮大省重任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不容有失的底线任务。贺丽君说,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责任,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5%的粮食。

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614.9亿斤,比上年增加11.9亿斤,创近6年新高。其中早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贺丽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落实省委一号文件部署,今年全省将从三个方面着力,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供的重要任务。

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湖南严格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已将7135万亩、产量600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县。

二是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确保全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5700万头以上。

三是促进油豆棉产能提升。重点抓好油豆棉“三个100万亩”建设,新增冬闲田油菜种植100万亩,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万亩,完成100万亩植棉任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益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省必须实打实算好耕地“三本账”。

一是算好“数量账”,守住耕地红线。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保障粮食安全就得保障有地种粮。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好三条控制线。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已经非常明确规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负责。这里要求是要足额的不是有差额的,要带位置的不是只是账面数字的,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地。

二是算好“质量账”,稳住粮食产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田必须是良田”。2021年,全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63万亩。省委一号文件明确,2022年度全省要完成4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级。抓好耕地抛荒治理,确保每一块耕地、每一丘良田都能得到合理利用。

三是算好“保护账”,要立军令状。全国明确了18亿亩耕地红线,我省耕地红线任务也即将下达,各地要立军令状,立了军令状就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各地要在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上下功夫,真正严起来。全面开展耕地保护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据发布,去年,全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8.8万户22.3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553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促进有效衔接方面,2021年,全省确定乡村振兴15个重点帮扶县、14个示范创建县、1个示范创建市和湘赣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明确2307个重点帮扶村和2371个示范创建村,实行各级领导联点推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省脱贫人口基数比较大,部分脱贫地区基础还不够牢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比较重。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成新解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部署,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管理平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的支持力度,强化驻村帮扶管理,促进脱贫地区发展;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解决安置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跟不上等问题。

三是强化稳定增收举措,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采取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轮驱动”,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质量,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稳住脱贫人口就业基本盘。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实现种子优良、产业强壮、品牌提升、产业融合。

一是着力推进“中国粮·湖南饭”品牌提升计划。大力推进品牌强农行动,实施品牌提升计划,使“中国粮·湖南饭”成为湖南“三农”工作的“金名片”。

二是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高质量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抓好产业平台建设,新建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特色小镇。

三是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落实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堵点。

四是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清零行动,确保今年实现经营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减半目标。

建设生态宜居、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3项重点任务。乡村发展的目标是产业兴旺,乡村建设的目标是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治理的目标是治理有效、和谐安定。

据发布,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就乡村建设做了具体部署,提出要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大力倡导“微改造”;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

刘益平介绍,今年,将从四方面发力乡村建设,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

二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改善村庄整体环境,做足“面子”,做实“里子”。

三是抓好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农村水、电、路、气、讯、广电、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保障,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四是抓好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推进城市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向县域配置,解决县域内读书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固然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平安稳定才是底色。刘益平表示,我省当前乡村治理不仅要解决老问题、旧矛盾,还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要从以下方面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建强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指导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域全覆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政治生态和治安环境。

探索乡村善治途径。推进社会治理与服务重心下移,运用信息技术完善乡村治理与服务机制;在继续总结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屋场会等典型经验的基础上,集成推广各地乡村治理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全方位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