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转变农业发展
来源: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2018-11-26 11:31
浏览量:1 | | | |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

 ——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汇报

 

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岳阳县的东北部,位于岳阳、临湘两县(市)交界的大云山,最高海拔911.8米。公园前身为大云山国有林场,1992年起实现林场模式向公园转体。1992年建成省级森林公园,1996年批准成立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实施机构改革,确立为县直科行正事业单位。公园县辖地123779亩,下辖两个管区,四个行政自然村,总人口2486人。

通过多年的建设,公园已实现由林场向公园转体。公园一直加强政府职能管理,加快建设步伐,多年来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达4600多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于2009年正式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大云山在加快公园建设的同时,也一直加大对当地农业发展的转变方式,变过去以林业及农业为主体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以旅游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加强大云山的市场竞争力,丰富群众的生产生活,使老百姓达到致富的目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园的旅游年收入由1999年的35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310万元,将近翻十倍;公园人平均年纯收入由1999年的不足1000元到2009年人平均年纯收入2100元。在加强公园建设,发展当地经济条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起到一定的实效,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而公园一直无行政职能,重阻碍着公园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 林业项目难于启动。

大云山现在是公园与林场二块牌子合署办公,作为公园的旅游开发,现有的森林资源一直在加大投入,以过去砍伐为主变为现在的以管护为主,林业收入锐减,当地林农收入减少。作为全省的贫困林场之一,公园现有财政状况差、开支大,一些重大林业项目难以实施。公园现有楠竹近4000亩,由于楠竹资源建设投入过小,急需进行全面低产改造。国家对楠竹低改项目资金一直不能到达大云山,公园又无力承担楠竹低改项目资金,导致楠竹资源萎缩。其次,大云山的林木资源以杉树为主,大都已经老化。特别是作为森林公园,一直想将单一的树种变为多元化,进行树种更新,多栽一些观赏树种,改变大云山树种单一的局面。因公园的旅游开发,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无力对大云山的树种进行改良。林业项目难于启动,严重制约着大云山更深更广的发展。

2、水利建设政策得不到落实。

公园境内现有山塘水库共37处,大多为七十年代修建,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靠这些水利蓄水。由于山区地势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大部分水利设施年年失修,成为水利隐患,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公园的旅游开发。多年来,国家在水利方面的优惠政策一直未曾惠及大云山,每到防汛或险情发生时,全部由公园财政拨款维修。目前,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山塘水库安全隐患众多,公园财力一直疲于应付。公园现有总人口2486人,居民的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公园的安全饮水工程也难于启动。目前,公园已规划全园五个安全饮水区,现已建设好一处,其余四处因一直无资金投入而无法启动。

3、急需重新编制整体规划。

公园现有整体规划是1996年由岳阳县人民政府主持,中南林学院编制完成,编制年限到2010年止。通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公园旅游市场的扩大,现有的整体规划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的需要,为加快大云山的发展,推进旅游兴园的建设步伐,急需重新编制《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整体规划》。

4、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少。

大云山作为山区林场,当地老百姓一直以务林为主,而耕地面积不足乡镇农民的三分之一。在当前国家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同时,大云山的农民享受国家惠农资金少。公园山林属于国有,农民没有自留山,目前在减少林业砍伐量的同时,老百姓收入减少。其次,山区的地势决定当地耕地大部分为梯田,不适应农业机械耕种,老百姓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国家对农业机械的补助相对大云山来说是一片空白。

由于大云山国有林场的体制,决定了当地老百姓林农的身份。在林场体制向公园体制转型的同时,又决定了当地居民乡镇农民的身份。由于公园现有的体制不顺,导致到当地群众身份不明,国家一些优惠政策在大云山一直得不到更好的实施,老百姓受益少,引发了诸多矛盾和困难,从根本上严重制约着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影响着一方的社会稳定。

二0一0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