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新闻发布会

银保监会发布会介绍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并答问

来源:中央门户网 发布时间:2021-04-18 10:48 浏览次数:1

办公厅副主任 张忠宁: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银保监会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发展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有我们媒体朋友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肖远企先生,他现在是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陪同发布的还有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正局长级)丁晓芳,财险部主任李有祥。下面先请刘志清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统信部副主任 刘志清: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今天上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金融支持对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经营和生活,充分挖掘新动能和新的增长潜力,同时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银行业保险业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

一是资产和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9.2%。总负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保险业总资产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增速合理适度,既有效满足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也避免过快增长加大金融杠杆。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主要业务实现稳健发展,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为经济恢复和保市场主体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约1.7万亿元,为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提供有力支持。一季度末,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一季度,保险累计赔付支出3951亿元,同比增长30.4%。

三是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1.5%,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1.8%,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增长。

四是保持较强风险抵御能力。一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4399亿元,拨备余额达到6.6万亿元,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1800多亿元。一季度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183.8%,贷款拨备率3.5%。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7%,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4.3%,均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5%,实现了正增长,为保持合理的资本补充和风险抵御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靠前指挥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开创银行保险监管工作新局面。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刘志清副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务必介绍所在媒体名称,因为我们有一个文字直播。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的记者。刚才刘主任介绍了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的基本情况,能否具体解读一下?特别是信贷运行的特点,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哪些领域?谢谢。

刘志清:

谢谢你的问题,现阶段银行信贷是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的主渠道,所以大家分析形势的时候比较关心银行业信贷投放的变化情况。作为监管者,我们主要关注信贷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一是信贷总量增长的平衡性,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二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看信贷是否投向实体经济最有效率、最急迫需要的地方。三是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就是如何控制好信贷的风险。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目前情况看,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投入实体经济的各项资金增长合理适度、效率显著提升,较好满足了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需要。

一是信贷增长平稳适度。推动银行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适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增速为12.6%,在去年较高基数上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市场主体恢复经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倾斜。一季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万亿、4002亿、1.2万亿。一季度末,科学研究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18.7%,远超各项贷款增速。加大对绿色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去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近12万亿元。信用贷款规模扩大,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0%。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为八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债券投资继续增长。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加大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及企业债券融资等的支持。一季度末银行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余额达到69.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前瞻监测评估各类潜在风险,推动银行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足额提取拨备,通过适度利润留存,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种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保持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减,推动银行全年不良贷款处置总体多于去年。指导银行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密切监测有关企业经营风险变化情况。稳妥应对部分大型企业债务风险,通过成立债委会、实施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方式有序化解风险。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落实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 肖远企:

刚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刘志清做了比较详细的回答,我再补充回答一下。关于一季度还有去年信贷增长的情况、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情况,前段时间央行也发布了这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这一两年出现疫情以后,西方国家都在搞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搞非正常的货币政策,进行强烈的刺激。但是我们没有,我们还是实行比较正常的货币政策,央行资产负债表略有增长,不像西方很多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而且我们最后还是保持了银行的信贷、社会融资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GDP的增长保持基本一致。可以说,我们统筹抗疫和复工复产力度并没有减少,金融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既支持了抗疫以后复工复产,同时也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力刺激,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从金融方面,可以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过去我们治理影子银行为信贷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宽裕的空间。我们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一直把治理影子银行作为重中之重,大家可以看到同业投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理财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类信贷业务经过治理以后都有大幅下降,最近有评级机构发布报告,讲我们治理影子银行保持了定力,而且到现在为止也在坚守。这是很重要的条件,是我们实现正常的货币信贷政策很重要的条件。

第二,过去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处置2—3万亿元不良贷款,去年处置了3.02万亿元不良资产,2018年、2019年都在2.4、2.5万亿元这样的规模。这些年加起来不良贷款处置规模超过12万亿。不良贷款处置以后一定有新的信贷、新的资金去填补,我们在计算总的贷款余额的时候要把这个回填,实际上我们每处置一个单位的不良贷款就相当于腾出了新的一个单位的贷款空间。所以,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加大可以说有一箭多雕的作用。首先,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把不良贷款处置掉以后,银行的信用风险大大得到缓释。其次,使信贷增长有了新的空间,为国民经济快速的恢复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们很注重发展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仅从债券市场来讲,过去几年,企业债、地方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金融债等都有比较快速的增长,银行当然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主体,增长比较快的债券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除银行信贷以外,债券是第二个主要品种,占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综合这几个方面,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力度没有降低,反而有提高。同时,我们避免了搞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非常规的信贷刺激,避免了可能带来的负作用。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经验和体会。我就补充这些。

张忠宁:

谢谢肖主席。下面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您好,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普惠部丁主任。我想问一下关于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这方面,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增强金融普惠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这个普惠金融包括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要求,我想问一下,今年银保监会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政策和目标?谢谢。

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正局长级) 丁晓芳:

非常感谢您对普惠金融工作的关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们银保监会正在会同相关的部门研究制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具有适应性、可持续、高质量的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今年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已经下发,相信各位记者已经看到了。我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提效。一是金融供给增量方面,总的目标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实现增速、户数“两增”,其中五家大型银行要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继续稳中有降。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6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1万亿元,同比增速33.8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1.3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40.04万户,同比增加531.75万户。其中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55.78%;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较2020年下降0.28个百分点。二是优化结构方面,继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年。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7.91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万户。三是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继续深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中,普惠金融类指标比重占比要不低于10%;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要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不少于50个基点的优惠。进一步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度要求,同时,综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使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四是发挥保险增信保障功能方面,进一步探索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稳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第二,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是优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和机制。鼓励银行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鼓励21家会管银行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不低于75个基点的内部转移定价优惠。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分支机构绩效考核当中,乡村振兴相关指标考核权重不低于10%。二是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银行业要实现同口径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农发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的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9.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27%,农户贷款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到2023年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也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完善区域内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进一步破解涉农贷款“缺信息、缺信用”的难题。四是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我会正在积极配合财政部研究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第三,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到去年末,银行业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00多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可以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过渡期,我们将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努力实现“四个增长”:一是脱贫地区的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二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速高于所在省份的贷款增速,三是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加,四是脱贫县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稳中有增。3月初,银保监会等四部委已经联合印发了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文件,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政策的支持,对脱贫地区继续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各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推动开展防止返贫的保险。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张忠宁:

谢谢丁主任。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证券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财险部李主任。我想问一下车险综合改革已经推行半年多了,人民群众非常关注,请问目前成效如何,是否达到了政策预期的效果?谢谢。

财产险部主任 李有祥:

谢谢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的确车险改革社会关注度非常高,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于财产保险市场改革发展特别是车险改革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去年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车险综合改革。前些日子我们专门召开了车险综合改革半年工作会议,相关新闻大家也看到了。今天我还是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情况,应该说改革实施半年来,车险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基本符合我们改革预期。具体来看,呈现三方面特征:

第一,降费让利超千亿,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车险综合改革让消费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截至到3月底,消费者车均缴纳保费较改革前降低689元,降幅达到20%。根据这个数字我们测算下来,从去年9月19日改革以来到现在,全国车险消费者为此减少保险支出超过1000亿,达到1047亿,应该说这个幅度还是相当大的。同时,商业车险平均无赔款优待系数(NCD系数)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2,新车自主定价系数从改革初期的1.034下降到目前的0.975,许多驾驶习惯好、出险频率低的低风险车主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费优惠。

第二,赔付水平大幅提升,保险保障程度明显增加。按照车险综合改革设定的目标,半年来车险综合赔付率水平由改革前的57%,升至今年3月末的71%,大幅上升14个百分点。车险的保障程度明显增加,交强险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万提升到20万。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44万元,由89万元提升到133万元,其中保额100万及以上的保单占比达到91%。车险赔付增加、保障程度提高,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费用水平大幅下降,车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此次改革我们还是采用了釜底抽薪的有力举措,从根本上压降高费用的空间。到3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5%,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车险手续费率为8.2%,同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个别省市下降的更多,比如浙江车险手续费率低至5%,这已经是历史上最低的水平了。车险业务及管理费率为19.4%,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同时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我们接连召开主要公司的监管座谈会、各银保监局的指导会,对市场异动的公司下发监管提示函,以及近期我们正在开展靶向检查,有效遏制高定价、高手续费等粗放经营行为。

回顾半年来的改革实践,也结合社会、行业包括消费者的反馈,个人感觉改革突出了“三个体现”、实现了“三个推动”。

“三个体现”:一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今年3月,前面讲了车均保费基本下降了20%,大约89%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其中降幅超过30%的占比达到63%。有些省市获益群体比例还要高,比如浙江有95%的保险消费者车险保费是下降的,广东这个比例差不多是92%,改革让广大车险消费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费优惠和改革红利。

二是体现了勇于自我革命的改革精神,全面推进车险综合改革。此次改革既涵盖大类的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又涉及具体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还涉及推进车险服务、车险市场和车险监管改革,是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领域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革命。

三是体现从严监管的监管理念,切实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全面加强和改进车险监管,指导各银保监局综合运用“回溯机制、检查机制、反垄断机制”三大机制,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三个推动”: 一是推动了车险产品的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此次改革我们大力推动行业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资源的投入,研究推进基于使用行为定价的保险(UBI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等新产品创新开发,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是推动行业转变观念,促进财险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此次改革有效倒逼了公司转变传统的“车险独大”的经营思想。3月份车险市场份额占比为47.73%,同比下降达6.12个百分点。

三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促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此次改革车险行业通过扩展保险责任、降低保费水平、丰富产品供给多种形式,为消费者减少车险保费支出,支持消费者扩大在其他方面的消费需求,这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我们保险业的力量。

当然车险综合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初心、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李主任。继续提问。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您好,我是第一财经电视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提给肖主席。从去年保险公司业绩来看,各家公司都已经提高了自己在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的比例,有的收益增加的也不少,其实资本市场对一二级市场保险资金有很多期待,请问监管层是否会顺应这种期待,调整在这个领域当中比例的限制?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提给李主任,刚才提到的车险改革我想追问一下,新能源汽车供电系统比较特殊,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运用,造成保险理赔方面出现一些争议性的问题,您刚才也提到可能会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做一些改革和调整,我想知道这个进程是怎样的?谢谢。

张忠宁:

好的,先请李主任回答新能源汽车的问题。

李有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关注。近些年来,咱们国家强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销售数据来看,新能源车连续三年产销超过100万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承保仍然使用传统的行业条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使用场景、维修保养等方面较传统汽车存在较大的区别,其风险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现一定特殊性。目前新能源车受总体保有量小、车型迭代快、产业化时间短、潜在风险未完全显现等因素影响,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的承保理赔数据有限,影响了对于新能源车险风险保费的测算。我们这次在综合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了支持行业根据新能源汽车风险特点开发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目前相关工作也已经启动,我们正在指导行业协会开始拟定新能源汽车专属的示范条款。但考虑到产品开发有个程序,具体流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不仅要考虑新能源汽车新的发展状况,还要结合目前保险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相关风险数据及赔付情况等来综合测算,最后还要征求行业意见。下一步,我们会根据改革工作部署,指导行业协会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产品,为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谢谢。

肖远企:

关于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比例,我们过去两三年做了些调整,对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比例提高了,投资的范围也放宽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还有比较大的空间,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比例大概还不到20%,离上限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从监管制度上和保险公司的需求来看,还没有马上进行调整的需要,因为距离到最高的比例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我们一直鼓励保险资金有序地进行股权投资,包括上市前、上市后的股权投资,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有这个需求、社会有这个需求、市场有这个需求,而且又是合理的话,我们也会动态地进行评估、调整。谢谢!

张忠宁:

感谢肖主席和李主任。下面继续提问。

财新周刊:

您好,我是财新周刊的记者。我有两方面的问题。请问肖主席,您提到不良贷款的处置为支持抗疫留足了空间,之前郭主席在国新办发布会也提到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不减,请问今年的不良贷款处置有没有大概的规划和目标?另外,疫情发生前,银保监会发布了《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请问今年这个办法有没有希望出台,大概什么时间?另外,请问普惠金融部的丁主任,您刚才提到今年对于小微企业贷款考核的办法制定了新的导向,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今年“两增”的口径剔除了票据贴现的统计,想问一下是什么原因?监管有什么考虑?另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文件中都特别提到FTP优惠定价,监管划定一些底线,一个是不低于50个基点,一个是不低于75个基点,想问一下这个是如何划定的?为什么由监管部门划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还有请您谈一谈延期还本付息,延期到2021年底,会对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有什么影响,会不会还有比较大的波动?

肖远企:

这个请丁主任先回答,稍后我整体说一下。

丁晓芳: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这两个文件的内容关注得非常仔细。今年我们在《进一步推动小微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对“两增”考核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了剔除票据融资业务数据的口径。这几年各家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都非常重视,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保持增长,内部配置了专门机构,也有考核机制等等的配套,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关注到,个别银行为了完成监管考核的目标,存在着以做票据来“冲规模”、实现形式上“达标”的短期行为。针对这一点,我们今年优化了“两增”考核的口径,剔除票据融资数据,进一步明确监管的导向,督促银行真正聚焦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切实提高信贷资金投放的效率,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得更加精细、更加扎实。当然,我们也继续支持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真实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供应链、产业链上的支付结算、资金周转等的需求,依法合规地开展票据融资的业务,做好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

刚才您还谈到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优惠。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在普惠金融服务当中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银行基层“不敢贷、不愿贷”。因为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相对来讲,他缺信用缺信息,而且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发展普惠金融如何来建立“敢贷、愿贷”机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在监管导向上,如何更好地制定一些差异化的政策。其中一点就是资金供给端的差异化。所以,我们在文件当中,引导商业银行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来解决小微企业业务的成本收益核算中“不划算”的问题,提高银行基层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例,我们文件中提了不低于50个基点优惠的导向,实际运行中有的银行优惠力度已经达到100个基点以上。当然,还有其他的内部考核、风险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共同配套形成差异化的机制体制。

第三是关于延期还本付息。国务院已经明确了有关政策,人民银行近期也牵头下发了具体通知。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延续执行,我相信对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大家也担心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应对,刚才肖主席也已经谈到了,我想是多方面的,一个是银行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审慎管理、主动化解风险;第二,对地方法人银行开展延期还本付息业务,也有专门的货币政策工具给予配套支持。

肖远企:

刚才丁主任已经对小微企业考核还有FTP定价、延期还本付息都做了非常详细、全面的解读。你问的这几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年不良贷款处置的目标肯定是像郭主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讲的“力度不减”。去年是3万多亿的处置,2018年、2019年是2.4、2.5万亿的水平,今年的目标肯定是不低于前几年。现在除了督促各家银行应核尽核、应处尽处以外,对不良贷款关键还要帮助他们简化畅通处置的渠道、扫清处置的障碍,特别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在司法认定以及相关程序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推出的批量处置,特别是个人贷款批量处置试点就是其中一个努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既定的部署推进。

另外,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这个确实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也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这个《办法》肯定是要出台的,有些意见我们正在进行认真研究,对这个《办法》作进一步完善,等完善好了再出台。要把除了银行贷款以外其他的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都纳入分类里面来,真实地反映银行信贷和非信贷风险,对承担信用风险的非贷款类资产风险也要真实地反映,真实地计量资本,真实地提足拨备。

延期还本付息这个政策国务院已经批准延续到今年年底,大家也都知道。你刚才问的问题是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这个要看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本身这个政策是为了减少信贷违约,因为受疫情的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经营方面遇到一些困难,有的企业不是因为它的管理、它的产品遇到困难,而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在市场销售、物流方面受到一些阻碍。所以,在流动性方面遇到暂时的困难。这些企业如果不对它进行帮助,当然实际上各方面政策有很多帮助,延期还本付息是其中一种,如果不对它进行这样安排的话,它可能很快就会陷入困境,那很可能就会有信用违约,这样对于银行反而会增加不良贷款。但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政策,暂时缓解它的还款压力,解决它当下流动性的困难。我们国家疫情控制地非常好,复工复产顺利推进,现在开工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疫情前的水平。所以这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在走向正轨,他们的产品生产、销售也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从今天上午发布的经济指标就可以看出来,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8.3%,水平很高,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正常,这样它的还本付息能力就提高了,信用违约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的政策是有利于银行不良贷款下降的,有利于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信用违约。

当然我们要从另一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面临的困难和可能的违约有充分估计,保持头脑清醒。这点我们做银行监管的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要看到潜在的风险。一方面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也要进行内部压力测试,提足拨备,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在拨备的计提方面留足余地。谢谢!

张忠宁:

谢谢!下面继续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您好,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肖主席,最近华融延期发布了2020年年报,各界都很关注,海外的债券波动比较大,监管部门怎么看这个情况?对华融有没有重组的方案?还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有没有进展?谢谢。

肖远企:

我们今天忘记把相关监管部门的负责人请过来了,他们更了解,我把你的问题带回去。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几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情况是稳定的,主要的经营指标、监管指标都处于合理区间,这点请大家放心。

张忠宁:

谢谢肖主席,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肖主席。前段时间金融委开会时提到,部分地方的金融机构风险有所暴露,需要高度重视,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监管部门和相应的机构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肖远企:

地方金融机构从目前数据来看,整体经营还是比较稳健的,整体风险也是可控的。但是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水平差别也比较大,每家机构之间的不平衡性确实是存在的,个别机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不良资产比例比较高,资本缺口也比较大。对此,我们监管部门一直非常关注也非常重视。过去这些年,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排除了一些风险隐患,也处置了很多高风险机构的风险,维护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因为多种原因,长期历史积累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完全彻底地解决,有个别机构目前风险还是比较大。但是我们对风险底数是非常清楚的。再有就是我们处置的手段是非常多的,对这些风险比较高的机构,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采取措施,化解这些风险。总的来说,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根据每家机构特点,一个机构一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一定要压实股东的责任,特别是大股东的责任。如果说这些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存在不当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违法违规地把机构的资金非法占有,这些股东必须要承担责任,要进行追偿,同时其入股的股权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忠宁:

谢谢肖主席,请继续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您好,我是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的记者。我也是关注地方金融机构的问题,想问一下关于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今年有没有什么安排?去年下发2000亿专项债补充资本的额度,今年会不会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地方政府把这个额度用足?谢谢。

肖远企: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资本是银行经营的一个基石,我们很重视。银行补充资本无非是两大来源:一是内源性补充资本,二是通过外部渠道。内源性补充主要是靠内部留存,每年银行都有相应的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外源式有很多方法,像股东进一步补充资本,通过在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通过发行一些永续债、次级债,在中国市场、海外市场发行都可以,渠道是很多的。去年像你说的,一些地方发行了地方专项债,专门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解决了一部分银行资本不足的问题,今年我们还是要继续采取这个措施,还要增加地方债的额度,推动地方政府通过不同的形式,发行专项债来补充银行的资本。

除了地方专项债以外,其他的途径也是有的。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国有资产入股,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引进市场化的投资者,包括国内的、境外的投资者。我们特别欢迎有专业能力的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入股地方中小银行的股权,欢迎有专业特长的,比如在金融某个领域,例如理财、财富管理、风险定价、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特殊专业能力的这些机构,作为我们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东,也可以成为大股东。谢谢。

张忠宁:

请继续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肖主席。之前银保监会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各地银保监局都在排查,能否介绍一下目前排查到的情况以及后续对房地产方面的监管将如何开展?另外,关于最近的网络互助关停潮,能不能介绍一下对相互保有没有什么监管行动?

肖远企:

第一个问题,我们确实发了这个通知,各地正在排查有关情况。经营贷本身是贷款的一种,也需要遵守我们一直坚持的“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的用途必须与申请贷款时签订的合同保持一致,否则就是违规的。发放经营贷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如果挪用到房地产市场就属于违规,也破坏了贷款合同的执行。对于有利于市场经营活动的经营贷,我们是鼓励的。但是经营贷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就是违规的,当然挪用到其他地方也是违规的。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求必须纠正。银行也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贷款跟踪,防范资金流向出现问题。

第二个问题,对于网络互助,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要看它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如果是互助慈善就归慈善。但是如果超出这个形式,打着互助的旗号从事金融业务、从事保险业务,这就偏离了互助本身的范畴。对于网络互助业务一定要规范。开展保险等实质金融业务,必须要取得金融牌照,这也是一直讲的让所有金融活动都纳入监管,必须做到“有证驾驶”才行。

张忠宁:

因为时间问题,我们再追加最后两个问题。

证券日报:

您好,我是证券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肖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最近有观点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时70年,美国45年,中国只有30年左右,时间短,曲线陡,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突出,所以要积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开始转型。请问这个期间银保监会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谢谢。

肖远企:

其实银保监会非常重视绿色金融,我们很早就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过去这几年,我们非常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的银行也加入了赤道原则,有的银行也采取了实质性的措施来支持减碳、减排放。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数据积累,因为数据积累非常关键,不光是中国,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的数据积累时间都比较短,这是国际上一个短板,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企业也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做好现阶段数据积累的完备性,同时回溯过去,把过去的尽量补上。第二,建立绿色金融的标准。第三,要对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对从事碳达峰、碳中和、帮助减排方面相关工作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在保险合同方面,给予相应的激励。另外,监管部门也在研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对开发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保险机构,在资本占用风险权重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并在绿色信贷的利率,还有可获得性的便利方面,也有别于其他的信贷。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现在也在抓紧研究。最近银保监会政研局公开发表了一个绿色金融的报告,你们可以看一看,那个阐述的还是非常全面的。

张忠宁:

最后一个问题。

证券时报:

您好,我是证券时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丁主任。今年银保监会对于P2P的风险化解可否介绍一下具体的安排,因为前两天央行也公布了,目前在营P2P机构已经全部停业了。谢谢。

丁晓芳:

目前P2P在营机构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P2P机构已经停止开展新的网贷业务,存量风险得到有序压降。后续主要是做好存量风险处置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大正常退出机构风险化解的力度。首先,加强监测,防止存量机构出现违规展业的情况。其次,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产处置的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出借人的清偿率,特别要压实各大网贷平台主体责任。同时,我们正在加快推动更多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二是依法加快刑事立案的机构资产处置的力度,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大涉案资产追缴处置的统筹力度,提升案件侦办和审判的效率,做到阳光办案,积极地回应出借人的关切。三是着力健全网贷风险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对存量的退出机构加强监测,同时防止新出现P2P类似的机构。另一方面,在立法层面,有关部门正在推动相关的立法,比如推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监督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去年11月份我们也公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关法规、规章将尽快出台,从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张忠宁:

因为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肖主席和三位主任今天精彩的回应,谢谢各位记者对中国银保监会的支持。

肖远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