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集萃
来源:人民网   2019-01-17
浏览量:1 | | |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牢记使命守正创新

  ——2018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集萃

2018年5月16日,宁乡市炭河里宋城。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新湖南大厦已成为湖南的文化新地标。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郭立亮 摄

  2018年10月10日,湖南湘绣城集团顺龙服装厂生产车间,湘绣女工正精心制作销往国外的湘绣服饰。记者 徐行 摄

  【编者按】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湖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胸怀大局、着眼大事,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党报党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晨风”系列评论成为现象级;文化改革创新势头强劲,文创产业欣欣向荣,文化与旅游融合逐步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依法查处陈杰人等不良网络“大V”,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在此,对去年部分亮点工作进行展示剖析,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示。

  省委网信办:

  牢牢把握网上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2018年,全省网信系统着力加强网上内容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开展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网上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加强舆情应对,确保网上舆情总体平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网上舆论氛围;加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敢于亮剑、勇于担当,依法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网络平台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网络“大V”,网络舆论生态不断好转。

  当前,网络技术新应用不断塑造舆论传播新格局,带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挑战。网信系统紧紧围绕“四个第一时间”要求,牢牢掌握网上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唱响网上主旋律。网信系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省大局创新加强网上主题宣传,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凝心聚力,让正能量和主旋律主导网络空间。

  正面发声、科学引导,打好舆论主动仗。坚持第一时间正面回应和积极引导,把“敢于说”和“善于说”结合起来,及时解疑释惑、稳定人心;把“权威说”和“大家说”结合起来,有效引领舆论走向;把“网上说”和“网下做”结合起来,把网上舆情作为解决网下问题的指引,把解决网民合理诉求放在首位,真正起到化解矛盾、平息舆情的作用。

  主动担当、敢于亮剑,守好网络主阵地。加强责任落实,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敢于斗争,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武器加强网络治理,持续深入开展不良网络“大V”专项整治,坚决弘扬正气、批驳谬误,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

  筑牢基础、健全机制,建好网上主力军。网信系统贯彻省委网信委第一次会议精神,推动省内重点网站“特色化”发展,打造网上传播高地;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建设,构建从省管到市、再管到县的全省“一张网”工作体系;加强全省网信系统队伍建设,努力打造“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的网信干部队伍,为全省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省文化和旅游厅:

  实现文化旅游“1+1>2”

  2018年10月31日,新组建的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此后,部分市县也启动相应机构改革工作。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则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形成发展新优势。

  在思想上融合,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人、文旅融合、和合共生、合心合力的思想和理念,使文化和旅游系统就像一家人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

  在机构上融合,加快机构改革,不仅推动机构合、班子和队伍合,更推动职能合,打破原来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职能区隔,重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机构职能,整合好原有工作抓手,使其发挥最佳效益。

  在工作上融合,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文化旅游“1+1>2”。加快资源融合,推动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文化设施与旅游设施共建共享。加快产业融合,积极寻求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促进业态、产品融合,释放更大需求。加快市场融合,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促进市场主体融合、市场监管融合。加快服务融合,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为游客服务。加快对外推广交流融合,对工作力量、渠道载体等进行整合,讲好湖南故事。

  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全域旅游基地、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将出台我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展示湖南文化旅游新形象。重点推进张家界—湘西—怀化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伟人故里和湘东精品红色文化旅游区加快发展,不断优化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抓好乡村文化旅游振兴、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产业提升、文化旅游扶贫3大项目,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湖南日报社:

  当好主力军 引领舆论场

  去年,省内外舆论场上刮起了一股“晨风”。

  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委网信办等部门的指导下,湖南日报社集结精锐评论力量,用好言论评论知名品牌,推出10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社论及6组直指长沙房地产市场问题、网络舆论阵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敏感话题的22篇“晨风”文章,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牢牢占据了湖南舆论场第一高地,成为党报旗帜上最亮的一抹红色。

  每篇社论和“晨风”文章,通过报网端微齐上阵,第一时间形成舆论强势。如10篇社论和系列“晨风”文章,全网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

  近年来,湖南日报社一直把《湖南日报》言论评论作为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内容影响力的品牌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力量、充实评论队伍、扩大评论阵地,构建了形态多样的全方位评论矩阵。以言论评论领衔,报社各媒体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舆论,为推进贯彻省委战略意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18年,湖南日报社还加强了主题宣传报道力度。为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先后策划了“智能制造看长沙”“产业项目建设年”“守护好一江碧水”“环保督察回头看”“精准扶贫在三湘”“镇起风云”等多个专栏报道和多套重点报道。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年,《湖南日报》从改革开放的原点着笔,以时间为轴、发展为脉,7个多月先后刊发9大系列报道,计240多篇稿件共50多万字,全面梳理湖南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点线面俱全的内容、全覆盖式的报道格局,谱写出一部改革开放40年主题宣传的交响乐。

  内参一直是党报发挥“耳目”功能的重要载体。2018年该报社共采编报送《湖南日报内参》116期,题材侧重于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度观察、系列调查,较好地推动了有关工作。

  树牢精品意识,着力打造现象级作品。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湖南日报社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湖南广播电视台:

  守正创新 勇立潮头

  最近,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通报表扬全国省级卫视20多个节目,湖南卫视独占5席,包括《新时代学习大会》《年轻党员的朋友圈》《声临其境》《那座城·这家人》《我的青春在丝路》5个节目,涉及理论片、公益广告、综艺节目、电视剧、国际传播等领域。

  去年,湖南卫视用猛药去疴的决心整改过度娱乐化问题。通过优化调整黄金档编排,加快综艺节目提质升级,严格艺人明星使用管理,让更多好节目进入好时段,并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推出了《项目建设巡航》《镇起风云》《我的青春在丝路》等多个主题宣传报道和节目。

  同时,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在全台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全新制订《坚持政治家办台、防止过度娱乐化问题的若干意见》等规章制度。

  用抓住重点的方法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策划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及《梦向朝阳》《湘商闯老挝》等系列报道,深入宣传改革开放成就。芒果TV先后联手台属电视媒体制播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赶考路上》和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四十年四十村》等,《我爱你,中国》两季节目在芒果TV累计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

  用服务中心的态度推动形成社会发展合力。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年”“环保整治”,推出《走进深贫村》《黑茶大业》等一大批专栏专题。开展精准扶贫广告创制及展播,石门柑橘、江华瑶山雪梨等9条精准扶贫广告有力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实现文化产品从“送出去”到“卖出去”。《爸爸去哪儿》《中国新生代》等一批优质内容版权销售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市场。

  长沙市:

  创新创意让文化之花精彩绽放

  2018年,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约3000亿元;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中国文化产业学院“未来文化城市”金奖;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近年来,长沙将创新创意贯穿文化建设始终,文化在星城大地绽放出绚丽花朵。

  强化聚合思维、共建思维,文艺在长沙一展芳华。长沙市与省演艺集团共建长沙交响乐团,该市财政支持湖南美术馆建设,探索了资源共用、项目共管、活动共办、成果共享的省市共建机制,高雅与大众比翼齐飞。除了“两馆一厅”、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该市民办文化场馆达到76家,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雨花非遗馆等成为省会靓丽艺术名片和绝佳文化窗口。

  “天舟文化”连续4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中国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中国手机动漫第一股”拓维信息等领跑全国……通过坚持创新、融合发展,长沙文化产业蝶变腾飞。

  在产业扶持中,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探索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模式,2018年扶持文创项目98个。

  产业布局中,聚焦新型影视和互联网视听、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领域,布局并打造马栏山视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9大文化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向园区(基地)集聚、企业向楼宇集中。

  在产业融合中,文化科技互融互促,文化旅游相得益彰,文化金融紧密互动。2017年长沙市规模以上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63.2%;炭河里古城、新华联铜官窑等一大批文旅项目建成投产。

  搭文化交流之“台”,开文化展示之“窗”,长沙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2017年底,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花落长沙。以此为契机,长沙精心策划“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用最前沿的媒体艺术手段向世界青年展现充满“创意”的文化名城形象。

  支持打造中南传媒、金鹰卡通等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湘绣、花炮、红瓷、菊花石雕等文化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文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

  株洲市:

  紧跟中心不偏离 用宣传擦亮株洲名片

  从“中国动力谷”,到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城……这些年,株洲在全国叫响了品牌。“好酒”也需勤“吆喝”,这些靓丽“名片”是株洲发展的真实写照,但也离不开始终紧跟中心的宣传工作。

  党委政府有所呼,宣传部门有所应;党委政府的重心在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株洲的宣传工作,始终踏准同频的步子,紧跟中心不偏离。

  2016年,株洲市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的战略目标,“中国动力谷”也成为了该市的宣传主题。重点瞄准大报大台持续发力,在省以上主流媒体频频发稿,成功在全国叫响了这一核心品牌。

  脱贫攻坚战中,株洲宣传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宣传扶贫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积极争取,炎陵黄桃纳入央视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在央视8个频道免费播出。

  吹响聚力的号子,巧借外力造影响。株洲注重抓住国家、省级层面的重大主题宣传,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株洲在全国全省有影响。

  2018年,株洲邀请19家央媒省媒组成的大型采访团赴株洲采写新闻;中国社科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40年》中,把株洲列为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城……一系列高端宣传,充分展示了株洲的良好形象。

  解党委政府之所急,分党委政府之所忧。株洲的宣传工作,坚持在“热点”引导、“痛点”释放、“低点”提升、“缺点”补充上下功夫,积极释惑解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转危为机。

  近年来,株洲市因为关停了1300多家污染落后企业,经济数据产生了一些波动,有的干部群众难免产生忧虑甚至悲观的议论。株洲迅速推出“话说株洲经济发展”“坚定信心看株洲”“学习新思想推进株洲更好发展”等系列评论,帮助干部群众理性看待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过程中,株洲注重从思想认识上“破冰”,组织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20余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舆论支持。(记者 李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