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跟上现代化步伐
来源:人民网   2019-01-29
浏览量:1 | | | |

  燕为民委员在分组讨论会上发言。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1月28日上午,刘伟志代表在张家界市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就加大减费降税的力度和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建言。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唐婷 沙兆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美丽乡村留住的美丽乡愁,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连日来,围绕这一话题,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大家认为,推进乡村振兴既是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战略举措,也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机遇所在,要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乡村环境,创造高质量农村生活,让乡村跟上现代化建设步伐,绘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离开高质量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小辣椒,撬动大产业。”来自衡东县的徐志毅代表聊起衡东发展黄贡椒等特色农业的故事,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在被誉为“中国黄椒第一乡”的衡东县三樟镇,成立了20多家黄贡椒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量达8000多吨。当地还利用土菜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黄贡椒特色产业小镇。一碗肉厚味脆的黄贡椒,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也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黄金椒”。目前,衡东黄贡椒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惠及农户、种养户10万人。“我们把发展‘一乡一品’‘一片一品’作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重点工程,形成了黄贡椒、湘米、湘莲、油茶、柑橘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发展新路。”

  “找准了路子,农业产业化会爆发出惊人的速度。”来自益阳南县的孟祥胜委员也谈起南县10多年来的产业探索。10多年前,南县就开始养殖小龙虾,技术成熟,但分散在各地,没有形成气候。省里提出“一县一特”“一片一特”的思路后,南县豁然开朗,引进全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县推广“稻虾米”绿色立体生态化种植养殖模式,迅速形成了养、产、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2018年,全县“稻虾米”种植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未来3年,可创综合产值达200亿元。一条特色产业链,带动4万多户种植养殖户发家致富,有力撬动了乡村振兴,也为南县经济打开了广阔空间。

  产业“强壮”了,乡村就“强壮”了。代表委员们认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培育高质量乡村环境,让“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好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也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直观反映。

  朱德超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去年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今年提出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和“同心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环境压力,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机制,将绿色发展贯穿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的所有环节。保住和提升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让农村留住人,把更多的城市人吸引到农村去旅游、创业。”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开绿水青山转化成真金白银的通道。”代表委员们谈道,要通过乡村“环境革命”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特色庄园、慢生活区、创意农业等农村新业态,促进养生经济、运动经济、休闲经济蓬勃兴起,形成“景美村强民富”的局面,将“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

  “没有乡风文明,就没有乡村振兴。”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罗平代表说,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对产业、生态等“看得见”的地方做了明确要求,更对乡风文明等“看不见”的地方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要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美丽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温馨家园。

  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

  一块闲置土地,以前每亩年均租金仅45元,通过土地“建设权证”改革,土地入市、农民入股,每亩地年均可获得8000元分红,收益增加了177倍。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浏阳永安镇。

  来自浏阳的吴新伟代表说,浏阳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近年来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出台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17项制度,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浏阳路径”。浏阳先后盘活土地资源9300余亩,整合涉农资金4650万元,农房抵押改革发放贷款达19.7亿元。通过改革,农村土地资源被有效激活、土地身价水涨船高,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寻求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依靠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孟祥胜委员介绍,南县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大变了模样。他特别提到,现代农业对金融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让农民和农业产业投资者不为“钱”所困。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使农业农村成为投资的“风口”。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龙四清代表谈道,在我省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缺人”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缺少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她建议,深入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教育普及和农民素质提升,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同时,加快人才回流,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打通城乡间人才双向流动的通道,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聚集更多高质量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