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代表谈脱贫攻坚:脚踩希望田野 心系贫困乡亲
来源:人民网   2019-03-04
浏览量:1 | | | |

  杨莉代表

  肖又香代表

  廖仁旺代表

  郭小芹代表

  胡美娥代表

  沈昌健代表

  向伟艺代表

  龙献文代表

  阳海玲代表

  朱登云代表

  ■编者按

  持之以恒拔穷根,砥砺奋进奔小康。开展精准扶贫5年来,湖南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3.43%下降至2018年底的1.49%。脱贫攻坚,曙光在前。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来自湖南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长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倾听他们的体会和期盼。

  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伯潭村村委会主任 杨莉:

  栀子花开

  芬芳自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一直是我的梦想。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我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栀子花是岳阳的市花,在岳阳随处可见。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了解到栀子可以提取天然色素,市场潜力很大,于是做了一个决定:种栀子。

  几年来,这一产业渐成规模。我发起成立了岳阳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至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1080户,种植栀子面积达3万多亩。

  种栀子投入和管护成本低,利用荒坡就可以种植,种下幼苗后3年就可丰产,一亩能产栀子2000至3000斤,收入3000元左右。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很好的脱贫致富路子。

  合作社社员中,有219户是贫困家庭,如今他们都实现了脱贫。30多岁的社员彭超,眼睛基本失明,父母年近古稀,家里经济困难。我介绍彭超到按摩店上班,并给他父母送去几百株栀子苗。现在,他们家已走出困境。

  去年,我们建成并投产了栀子深加工基地。我的目标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国人大代表、安化县乐安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肖又香:

  日子好了

  文化生活也要跟上

  安化是山区,可供耕种的土地少,村里外出务工的人比较多。

  常言道,靠山吃山。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发挥村里的优势,发展南竹、花生种植等产业,全村种植红皮小籽花生近1000亩。通过发展产业、外出务工等渠道,村支两委不断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017年,青峰村整村脱贫。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900元。

  这些年,村民们都目睹了村里的变化:以前生活用电比较困难,连电饭煲都用不了,现在村里有了8个变压器,所有家电都能用;21公里村组道路,已经硬化了17公里;以前村民喝水,都是肩挑,现在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还建起了面积560多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内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室、警务室、电商平台等,村民办事基本不用出村。

  日子变得红火,村民有了闲情逸致。3月2日下午,我刚抵达北京,就有村民给我发来一段视频,原来是她们自己请老师在教广场舞。今后,除了继续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我们也将想方设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党支部书记 廖仁旺:

  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段路”

  帮村里最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是我今年工作清单里的第一项任务。

  去年,我们村级集体经济拿出19.2万元为贫困户集中建房,4户无房贫困户都搬进了整洁明亮的新家。村里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耕地,鼓励他们种植市场销路较好的紫薯等农产品,按照每亩每年收入2000元计算,每人每年可增收2万至3万元。另外,我们引进了一家玩具制造企业来村建厂,吸纳了86名村民就业。

  贫困群众收入、住房、就业有了保障,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满生一家。老两口年龄大了,儿子小李就业是个“老大难”,一直在脱贫路上兜兜转转。现在小李已经在玩具厂上班,每月能拿到固定收入2000多元,一家人有望在今年脱贫。

  如何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段路”,是我此次参加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我认为,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真脱贫、不返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带领贫困群众探索香芋、葡萄、莲蓬、莲子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发展新路子,让“贫困”成为“过去式”。

  全国人大代表、桂东县沤江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 郭小芹:

  光明村

  看到了光明

  光明村多年来因为交通不便,长期隐匿深山,难见“光明”。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引导村民合理流转土地,实现产业转型,早些年,我率先关闭了自家的砖厂,创办了“光明花卉苗木合作社”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花卉苗木、南竹、黄桃和油茶。原先的砖厂变成连片的果园,产业结构华丽转身。

  如今,光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每一条村路都装上了路灯,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余元,去年人均收入则达到7000余元,全村已实现脱贫。

  石坪组年逾70岁的罗大爷,几年前唯一的儿子外出务工不幸遭遇车祸死亡,老人家终日以泪洗面。后来,罗大爷外嫁的女儿户口迁回村上。2015年,罗大爷和女儿加入合作社,种植黄桃300多株,去年罗大爷家收入5万元,盖上了两层的新楼。这次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罗大爷还紧紧拉着我的手,让我捎句话到北京,“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光明村的老百姓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村委会委员 胡美娥:

  油茶里流淌着“致富经”

  去年,我们绥宁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7元。同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农网改造实现全覆盖,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区覆盖80%的乡镇,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车村村通。

  绥宁山多,以保护生态为主,以绿色发展为理念。2015年,贵太太绥宁油茶产业园落户绥宁,集茶油科研、开发、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并以此形成了以绥宁为核心的大湘西地区特色油茶产业带。

  目前,油茶已成为绥宁的“致富果”,在扶贫路上助力贫困户摘掉贫困帽,鼓起“钱袋子”。

  我们村有位74岁的周姓老人,以前家境贫困,祖孙三代挤在山顶一间木房子里居住。去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老人一家搬到了山下交通便利的新房子,并种上了油茶。现在一家人齐心协力搞生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没有梧桐树,哪能引来金凤凰?如果有好的产业,年轻人肯定愿意回家乡发展。现在我们村正在复制全县种植油茶的成功模式,油茶里流淌着绥宁的“致富经”,也擦亮着生态底色。

  全国人大代表、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农民 沈昌健:

  油菜地绘出脱贫美丽画卷

  每到阳春三月,我的家乡几千亩油菜地满目金黄,一方春色醉千山。

  我认为,农村以农业为主,农民要脱贫致富,必须从实际出发,利用好抛荒田,搞好农业产业化,种好优质稻和优质油菜等特色农副产品。我研发的多个品种杂交油菜,高产、出油率高、抗病抗倒,比普通油菜产量高10%以上。

  2014年,我带头在村上种植500亩油菜。第二年,老百姓看到我种出了成果,也纷纷向我学种油菜。

  油菜籽转化为菜籽油,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如今,全村大力发展油菜产业,脱贫攻坚战斗力增强。

  油菜,为家乡的精准扶贫勾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次来北京之前,我在多个乡镇的田间地头调研发现,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还是少了,荒地很多。但同时也发现一个可喜的变化,湖南省2019年新春招聘活动搞到了我们家门口。这些年,常德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企业,薪资待遇和广东差不多,年轻人愿意在家乡就业。

  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希望政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让他们在农村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大学生村官、党总支副书记 向伟艺:

  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零溪镇象鼻嘴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正好经历了村里精准扶贫的全过程。

  象鼻嘴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共计98人。几年来,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发展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村民找工作,帮扶贫困户的孩子上大学,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如今,象鼻嘴村除去5户13人还没有脱贫,其余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出列。

  我们村曾有一户贫困户,一家三口,因为老人观念较为保守,不希望儿媳出去工作。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让老人转变观念。他儿媳到一家企业务工后,每月收入2000多元,能获得稳定收入。

  随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一些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30岁出头的王腊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以前在广东的外贸企业上班,3年前看到家乡发展得不错,放弃了广东的工作,回到村里,既能上班,又可以照顾父母和孩子。

  如果农村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回到农村,回到希望的田野上。

  全国人大代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 龙献文:

  先富不忘

  帮后富

  去年,村里继续走“茶旅融合”的路子,一方面种植优质高山茶叶,另一方面依托茶山、茶园、茶厂发展乡村旅游,一年下来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特色产业兴旺红火,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618元,比2017年增加了2000多元。收入增加,大家共建美丽家园的热情也更高了,带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了起来,整个村子比以前更美了。

  村里还举办了采茶节、茶叶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既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最让我骄傲的是,村里争取了一批安吉白茶茶苗。这些白茶苗是由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农民党员自发捐赠给深度贫困地区的。我们把茶苗全部赠送给牛角山村周边的翁草村、夯娄村、新窝村的116户430名贫困户,发展了500亩“脱贫茶林”,还送技术、管收购,帮助他们通过种植白茶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这件事,村里的老百姓都很支持。大家觉得现在牛角山村富了起来,不能忘记还没有摘帽的农民兄弟,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奋斗,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全国人大代表、新化县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 阳海玲:

  “互联网+”为精准扶贫插上翅膀

  贫困村里生产加工的农产品,经过品牌包装、文案设计、物流运输,成为城里年轻人喜爱的爆款产品……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我亲身感受到了“互联网+”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作为农业基地技术员,工作中我发现,许多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生长环境好、品质过硬,但是由于缺乏品牌、市场等方面的意识,又没有网上销售渠道,销量并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网上开了一家“锄二代扶贫助农商城”,为“长在深山人未识”的特色农产品定制互联网推广方案,提供销售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举个例子,新化县孟公镇瑞阳村,当地的地瓜干香甜软糯、口感上佳,农户却常常为销路发愁。了解情况后,我们为产品量身打造了品控、包装、推广、销售一整套方案,过去带着泥土味的地瓜干,摇身一变成为“与时间争美味”的品牌薯片。上线之后成了“网红”产品,仅我们一个商城就售出了452件。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一直十分关注精准扶贫的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应用“互联网+扶贫”模式,让技术红利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江东大笋坪村农民 朱登云

  向城里看齐

  搞好乡村振兴

  要说这几年村里的新变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拥抱”移动互联网。

  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老家,把外面的新鲜玩意带了回来。他们通过做直播、拍短视频、发图文,把熏腊肉、灌血肠、打河鱼、炒土菜、打柴火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场景发到网上,“粉丝”还真不少。

  这些内容还带火了网上销售,“粉丝”们对山羊、土鸡、土鸭、腊肉、血肠这些特色农产品“垂涎三尺”,许多村民抓住机遇做起了微商、开起了网店,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村里基础设施的大改善。网络更好了,4G信号都是满格,到处都能连上WIFI;通组水泥路修好了,农产品运送出去更加便利;供水供电也更完善,垃圾桶、路灯、活动广场这些公共设施都搞起来了……这背后都是各级政府大力投入。

  硬件的改善带动了软件的提升,家乡的条件更好了,就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回乡。村里能人多了、产业兴了,村民的观念也在随着改变,过去我们是努力脱贫摘帽,现在我们是要向城里看齐,搞好乡村振兴,把农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字整理:记者 刘文韬 李国斌 何金燕 冒蕞 刘笑雪 摄影:记者 罗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