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
来源:人民网   2019-03-05
浏览量:1 | | | |

  徐自强委员(记者 田超 摄)

  欧阳赏莲代表(记者 童迪 摄)

  童路雯代表  (记者 童迪 摄)

  邹彬代表 (记者 童迪 摄)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半个多世纪来,神州大地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抚顺考察时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

  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采访了4位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代表委员,共话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要代代传承下去。”代表委员们表示,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更多像雷锋这样的榜样和楷模,来引领社会主流价值。

  “60后”委员徐自强:

  雷锋精神要代代相传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徐自强委员,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家四代行医,从爷爷、父亲到自己和儿子。

  小时候,徐自强听奶奶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5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乏,许多百姓由于饥饿少粮,患了“水肿病”,一个简单直接的治疗办法,就是吃黄豆,补充蛋白。

  徐自强的爷爷是一名中医,开处方时,可以开黄豆。当时,有人就利用这种特权谋私利。有一次,县卫生局有人乔装打扮来暗访,提着5斤茶油,请徐自强的爷爷开一斤黄豆,被当场拒绝。后来,爷爷受到通报表扬。

  徐自强上大学后,奶奶还常常提起这件事并告诉他:做医生要有良心。

  徐自强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经常有很多病人来家里看病。善良的父母总要留远道而来的病人吃饭。

  “如何做医生?长辈用行动告诉了我:要真正关心病人。”徐自强感慨。

  “我谨记在心的是,一定要尽最大能力为病人减轻疾苦,要善待病人,让他们把血汗钱用在治疗的刀刃上。”如今,儿子已成为家里第四代医生,他时常叮嘱儿子:要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带着做好人好事的信念和对医生职责的坚守,徐自强在急诊科默默工作了20多年。“急诊科就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不管有钱没钱,救命都是第一位的。”徐自强告诉记者,对于一些确实很困难的病人,医院和医生会帮他们寻找多种途径开展救助,解决实际困难。

  助人为乐、急公好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徐自强说,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倡导雷锋精神,提倡做好人好事,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70后”代表欧阳赏莲:

  以坚守延续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谈起雷锋,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阳赏莲代表说,她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

  “小时候听了雷锋的事迹,很受感染。我从农村走到城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就是从雷锋那里学的。”欧阳赏莲表示,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1999年,欧阳赏莲所在的国企改制,她被迫下岗,后应聘到衡阳市香江百货超市蔬果科,当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大学生在超市卖菜,亲友很不理解。欧阳赏莲却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她这一干,就是20年,摘菜、搬运水果、上货背货,从未觉得苦和累。

  2014年,欧阳赏莲所在的公司成立了慈善基金会,专门帮扶困难职工。今年春节前夕,一名员工上班时突发心肌梗塞,公司第一时间送了3000元慈善慰问金过去,“家属很感动,我也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这就是传递大爱。”

  近年来,欧阳赏莲先后组织爱心募捐活动20余次,为身边的老弱病残筹集医药费或学费。“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雷锋做到了。从普通工人到革命战士,他为人民做好事从来没有间断过。小到为车队节约汽油,大到为国家抢险救灾,都是在为国家和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欧阳赏莲带来的建议是尽快构建劳动者职业信用评价模型,建立起劳动者职业信用评价体系和标准,营造诚信执业良好氛围。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欧阳赏莲还记得,儿子6岁时曾问她:“妈妈,你希望我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告诉儿子,做一个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孩子初心不改,现在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热心善良有担当。”

  欧阳赏莲说,时代丰富发展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外延,“要像雷锋那样做事,追求进步、刻苦钻研,以坚守延续雷锋精神。”

  “80后”代表童路雯:

  把奉献精神融入工作生活

  “雷锋精神伴我成长。”“80后”代表童路雯,从小对雷锋的故事耳熟能详。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为人民服务’是一脉相承的。”童路雯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童路雯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张家界永定区委党校,每年有数千学员参加培训,他们在党校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堂的宋师傅。“他每天凌晨4时到学校准备早餐,要等学员们吃完晚餐后,洗了碗筷打扫完卫生才能回家。就是这样一份极其普通的工作,宋师傅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我们问他,有没有觉得累?他说他是一名党员,这是他的本职工作。”童路雯说,学雷锋,就是要把这种奉献精神融入到工作生活中,融入到一言一行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

  在童路雯看来,“雷锋精神”是一种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品格,更是一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思想,要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作为。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童路雯除了宣讲国家政策,还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主动开展调研,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联系到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中来。在调研过程中,她经常一个人乘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去云南、江浙调研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到田间地头、乡村郊外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因为有丰富的调研素材与实景图片,再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把理论贯穿于实践中,再从实践中提炼出新的理论,她的课程广受学员好评。

  童路雯说:“要让每一堂课都给予学员新的感悟,让每一篇文章都为地方发展提供些许参考。这是我作为党校老师的初衷,也是我的目标与职责。”

  “90后”代表邹彬:

  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2014年,邹彬被推荐参加中建五局“超英杯”砌筑项目技能大赛,获得青年组第一名。

  那是邹彬第一次知道“超英”。矢志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以苦为乐的境界……在中建五局,有一种“超英精神”。参加“超英杯”并获得青年组桂冠的邹彬,从此了解了陈超英的事迹。

  “虽然那时候陈超英已经去世,但是她的事迹在中建五局广为流传,她作为我们身边的楷模,让我觉得可感可学。”邹彬说。

  出生于1995年的邹彬,16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中建五局项目部干起了砌筑,成为一名年轻的“泥瓦匠”。和灰浆、挑泥沙、搬砖头……脏活、累活,邹彬都肯干。闲暇之余,邹彬还总跑到老师傅身边“帮忙”,趁机学手艺。

  “选择了砌筑这门手艺,就一门心思钻下去。”因为吃苦耐劳,邹彬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砌筑功夫。2014年7月,邹彬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砌筑项目国家集训队,并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砌筑项目优胜奖。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雷锋曾如是说。

  邹彬坦言,自己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愿意在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不可能每个人都干轰轰烈烈的大事,还需要有人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小事。”

  网络上的“90后”许多比较“佛系”。然而,邹彬不一样,他既不玩游戏,也不追娱乐明星。“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这是邹彬的微信名。

  邹彬的父母、舅舅都从事建筑行业,他们一干就是20多年。“坚持做一件事,把工作做精做专。”邹彬希望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带出更多的技术工人,将一个人的力量汇聚为行业与社会的合力。(记者 李国斌 何金燕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