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片科技创新的热土
来源:人民网   2023-03-22
浏览量:1 | | | |

近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上市公司、4家独角兽企业。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高精导航、麒麟操作系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这就是湖南湘江新区,一片科技创新的热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湖南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湘江新区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打造前沿科创新区的脚步行稳致远。

创新体系“护航”,激发科创热土新活力

湘江之滨,岳麓山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资源禀赋丰富。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一座圆盖形建筑静沐春光。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以相当于每秒20亿亿次算力,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等众多领域持续提供算力保障。

目前,湖南湘江新区已聚集中联重科、圣湘生物、三诺生物、水羊集团等一批上市龙头企业和天仪研究院、创星科技等一批估值过十亿元、融资上千万元的科技创新企业。

“科技富矿”是宝贵财富。湘江新区高起点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省级创新型区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试点区”,推进科技创新指标显著增长。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28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87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近2.5万件。岳麓山大科城近三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35亿元,新增技术合同登记6000多件。

湘江新区持续优化创新服务,以科创企业发展需求为指引,搭建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服务、法律咨询、投融资路演、供应链资源对接等服务,引导各类资源向科技企业集聚。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谢辉领衔的多个成果转化项目,相继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签约落地,这背后是湘江新区为科创产业打造的“雨林式”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务生态体系。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生机勃勃,湘江科学城呼之欲出,四大省级实验室落子布局……今年来,湘江新区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高起点编制湘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一座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正在湘江西岸崛起。

政策扶持“加码”,科创赋能产业加速跑

科技创新“软实力”,要为产业发展插上“硬翅膀”。

2022年,湘江新区共实施科技创新与平台项目222个,完成投资772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129%;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突破6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居国家级新区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等一批优质科创平台纷纷落户,为科研成果、优质人才、科创企业和产业联动发展夯实强劲基础。

乘势而上,湘江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启动15条产业链建设工作。

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作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支持;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增长强劲,今年将迈入千亿产值行列;智能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成型;持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火炬企业验收和兑现,累计兑现奖励资金2412.95万元,积极推动国家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由测试、示范走向产业化。

政策扶持不断“加码”。在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布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等8个产业政策,为产业强区构建坚实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政策含金量十足,共28项条款中有25项涉及资金支持;明确12项具体条款,着重推进湖南省“四大”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规模效应……

“从春天出发,向胜利进军!”站在“三区合一”的新起点,湘江新区将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记者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