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2-20
和美乡村再添“邻聚力”——岳阳县“三长制”促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乡村振兴局   2024-06-12 09:30
浏览量:1 | | | |
  岳阳县荣家湾镇向红社区,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居民楼观光电梯“一键直达”;树荫下,居民围坐在一起,孩童在旁嬉戏。
  “王姐,有个事想请你帮忙。”“好嘞,我马上过来!”家住社区20栋的王晓英是个热心肠,退休后经常帮助邻里解决问题,是居民口中的“好邻长”。
  为解决基层治理难入微、难匹配、难动员的“末梢困境”,去年,自岳阳县“三长制”工作推行后,向红社区49栋居民楼1869户被划分为5个网格,并设立片长、组长、邻长,形成“片—组—邻”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其中片长由分片包干的村(社区)干部担任;组长为村(居)民小组长;邻近居住的5—15户村(居)民为1邻,邻长由群众推选,王晓英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选我当邻长,是信得过我。别看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有些事协调起来并不容易。”王晓英介绍,社区里居住的大多为原国企退休职工及家属,年纪大、需求多,光靠社区干部根本顾不过来。
  以加装电梯为例,与其他老旧小区相比,向红社区加梯基础条件较好,大部分居民加梯意愿强烈,按理很快就能完工。但实际上,原本前年就可以装完的电梯,却因资金费用、住户意见不统一等问题,整整延期了一年。
  为尽快实现居民“电梯梦”,担任二片区一组长的汪国强和邻长王晓英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开展走访宣讲,就加装意愿、结构安全保证、管线迁移、资金筹集等问题,征集住户意见。
  “光居民协商会就不记得开了多少次,我们不仅和住户谈、还与施工方沟通。”最终,经过综合考虑各楼层居民切身利益,制定出了按楼层高低梯次确定居民分摊费用的方案,“三长”也与施工方谈好了分期支付的方式,缓解了住户经济压力,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同意。
  按照这一模式,社区的加梯“堵点”变成了加装“亮点”,14台加装电梯陆续投入使用,既解决了老人的爬梯之痛,又完善了既有住宅使用功能,真正把加梯这项“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
  “三长”的触角和优势,同样在乡村治理中迸发出了新动能。
  “手里没钱,医保交了也没用。”去年,在岳阳县筻口镇甘家屋场,上门开展征缴工作的医保村干部总是碰壁。
  了解情况后,当地将“三长制”工作本土化,先由邻长、组长上门宣传做工作,掌握村民不愿缴纳的真实原因后,结合当地开展多年的“乡贤乡友参事会”工作法,组织大家一起商量协助,最终实现了屋场全员参保。
  而在步仙镇仙桥村,“小田改大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看起来是好事,前期推行同样受阻。
  “把田地流转出去,我种什么?”面对村民们的顾虑和质疑,当地邻长带头示范,通过挨家挨户讲政策、扳着手指算收入,最终让村民们由极力反对转为全力支持。
  “现在只要群众有问题和困难,就会找邻长。”岳阳县步仙镇仙桥村党总支书记胡旭告诉笔者,他们推行“三长制”用的是“走、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让邻长及时发现民情,努力在村民自治中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风貌。
  如今,岳阳县各乡镇联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和“三长”以“组团式”服务编织的“零距离”为民服务网络,正全面铺开。
  治理之要,关键在党,重在基层。
  岳阳县委书记肖湘晖表示,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片组邻“三长”的桥梁纽带作用,更深入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加强基层自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据统计,自“三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岳阳县通过建立“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不断解决难题、优化治理,共解决各类问题4474件,其中矛盾纠纷1107件、群众诉求2372件、安全隐患559件、提供各类微服务20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