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十四五“发展的基础与形势
(一)“ 十三五”发展取得成就
1.产业园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2.产业园成为招商引资的最佳集聚点
3.产业园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二) “ 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1.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二、“ 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基础设施先行原则……
2.突出产业发展原则……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4.着力集聚发展原则……
5.创新驱动发展原则……
6.注重质量引进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产业集聚目标
3.企业培育目标
4.自主创新目标
5.生态环境目标
三、“ 十四五”发展重点……………………………
(一)突出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推进“135”工程……
3.大力发展服务业。
(二)突出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1.优化产业布局……
2.壮大龙头企业……
3.强化产业配套……
(三)突出科技创新,推动园区跨越发展
1.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2.加大创业孵化力度……
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4.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四)突出招商引资,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1.壮大产业集群……
2.提升产业级次……
3.创新产业业态……
(五)突出服务管理,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1.优化效能建设……
2.提高服务能力……
3.创优发展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举全县之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二)完善园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机制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六)坚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建设园区
五、附件
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地指导“ 十四五”期间我县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发展步伐,促进园区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和提升发展水平,使之成为县域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根据省、县“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和“ 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四五”发展的基础与形势
(一)“ 十三五”发展取得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发挥了“领头羊”作用。园区扩园满园、提质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我县园区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带动力。
1.园区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县园区工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GDP和县本级财政收入增长的火车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园区近期规划面积9.16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4.58平方公里。园区下辖三个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片区(原生态工业园为主)、建材产业片区(原建材产业园区为主)和临港产业片区(正在规划筹建)。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7家。2019年,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60亿元,上缴各类税金近3亿元。园区连续多年在湖南省130余家省级及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位居前列,2018年排名第28位,2019年在全市产业园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二。
2.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最佳集聚点
园区招商引资规模和速度增长迅速,成为吸引资金的最佳集聚点。“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累计合同引资400亿元以上,其中35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5-10亿元项目20个。特别是近两年,我县大力开展新型优势工业产业链建设,园区引进了财纳福诺石晶地板产业链、盛路宸博5G通讯项目等多个优势产业链项目。
3.园区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十三五”期间,我县以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要平台载体,聚焦高端产业链条、聚力优势产业集群、聚神产业项目建设、聚智高端人才引进、聚心营商环境优化,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科伦制药、健强药业、利尔康生物、嘉盛医药产业园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及原药制造产业;以天欣科技、岳盛新材为龙头的建材家居及新材料产业;以宸博铝业、大力神机械、湘商智能、贝特新能源为龙头的智能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期间,园区将紧紧围绕我县三条新兴优势产业链,以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为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以及主要招商对象,分链施策,有序推进,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链集聚,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着力增强各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每个主导优势产业链都有1个以上行业领军企业,2个以上行业标杆企业,5个以上行业重点企业,园区优势产业链企业总产值突破520亿元,为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 “ 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 十四五”时期,在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县产业园区将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1.发展机遇
一是“一带一部”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机遇。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一带一部”成为中央对湖南的新定位。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湖南是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在推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并对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也表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和重心,正在向中西部倾斜,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将越来越大。岳阳地处长江沿岸地区,具有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在湖南建设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在政策优惠、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将获得国家和省市更大的支持,园区和产业发展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是三大国家级战略区域建设带来的机遇。园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大国家产业基地的交会地,处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其中长株潭地区、武汉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在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力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进程中,势必对处于三大区域交会地的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带来极大辐射,对园区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转型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园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三大区域的重要产业配套基地具有重大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是大交通格局体系基本形成带来的机遇。鹿角码头通江达海,京珠高速、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107国道、岳长高速和S306线横跨东西,岳荣新和荣鹿一级公路、岳汩线和荣公线二级公路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内外通畅的大交通格局,县域工业、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区域融合度、互补性越来越强,为园区产业扩张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面临挑战
一是周边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随着各个区域、各个城镇间的市场壁垒逐渐消除,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移的浪潮,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如长株潭三市的国家级高新区,这些区域的依托条件和经济基础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势必与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形成竞争态势。周边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外部压力加剧,如园区不能更好地做到借势发展,就容易形成挤压,导致生产要素外流。
二是产业升级面临人才的挑战。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园区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下,通过岳阳县的“人才直通车”计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素质稳步提高,各类人才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不断增强,但毕竟为县城所在地,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要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题,首先必须依靠提高市区与县城的公共设施一体化配套水平,其次需进一步加大人才优惠扶持力度,完善园区创业就业环境。
三是两型建设与产业发展双重目标的挑战。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园区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优的同时,也要实现产业发展、经济上升、效益加大的双重目标,这就要求园区优势比较明显的三大产业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依靠创新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改进,这对园区来说压力不小。要实现两型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双重目标,一方面需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需紧跟产业发展动态,坚持以现代化、信息化、高端化为目标,推进产业不断升级。
二、“ 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践行“四化两型”战略决策,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建材及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工业优势产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基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产业体系,力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新化、特色突出化、管理高效化、环境园林化的工业新区和示范带动区。
(二)基本原则
1.基础设施先行原则。
园区的开发建设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坚持基础先行、滚动发展方式,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先行做大做强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项目发展平台。
2.突出产业发展原则。
产业发展是园区发展的核心,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主导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方能带动园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4.着力集聚发展原则。
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集聚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5.创新驱动发展原则。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6.注重质量引进原则。
注重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抬高入园项目的门槛,在产业上有力支撑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定位要求。
7.可持续发展原则。
把促进产业发展与建设生态环境、绿色环境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引进和技术创新,园区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占比进一步提高,形成规模较大、布局合理、集约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5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30亿元,其中实现工业产值5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480亿元。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园区整体跨越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提升,使我县产业园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创新创业活跃区、转型升级及“两型”发展示范区。
2.产业集聚目标
到2025年:生态工业园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80亿元;建材及新材料产业总产值2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亿元;智能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12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0亿元。
3.企业培育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产业集聚和带动力强的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园区产业在保质前提下,实现量的跨越式发展。
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3家以上,20亿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10-20亿元企业8家,1-10亿元企业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家。
4.自主创新目标
到2020年末,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95%,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7个,高新区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力争到2025年末,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6%,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或检测中心达到15个,高新区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5.生态环境目标
到2020年末,高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9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5%。
力争到2025年末,高新区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92%,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工业企业内部绿地率达到20%,打造园区绿化、美化、净化的优美环境,形成园区与城区,园区与周边地区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系统,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高新园区。
三、“ 十四五”发展重点
(一)突出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土地保障,加快扩园兴园步伐,全面完成园区五期扩园、六期扩园和七期扩园工程,谋划启动八期扩园工程,同步开展调区扩园,力争到2025年园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推行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全面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对投资强度不够、已供地但尚未开工、企业分期建设但二三期开工无望的项目,政府收回土地或切割收回土地。强力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厂2022年年底前投入运营,督促园区企业严格按照要求,雨污分流实施到位;强化供水供电保障,积极谋划园区自来水厂和110kv变电站建设。
2.加快推进“135”工程。
按照市场化推进、规模化开发、标准化建设、功能化配套的要求,大力推进“135”工程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力争到2025年新建4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
3.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强园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园区公租房、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园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
(二)突出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1.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突出产业特色、促进产业集聚的原则,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2.壮大龙头企业。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鼓励陶瓷建材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研发,新上防粉尘仓储密封罐、环保脱硫等项目,建设煤气集中发生站,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加快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企业上市融资,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对有上市意向和有上市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和服务,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3.强化产业配套。
支持园区建立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的设计研发、仓储物流、教育培训、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配套支撑服务能力。重点扶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园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技术评价、中间试验、专利预警和竞争情报分析等服务。
(三)突出科技创新,推动园区跨越发展
1.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修订完善企业品牌创建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湖南省名牌产品,力争到2025年各类知名商标和品牌总数增长50%以上。
2.加大创业孵化力度。
尽快完成小微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全程服务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小微企业成长。着重抓好企业成长催化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五年内在孵企业达到60家以上。
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扶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研发平台,加快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引导生物医药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支持岳阳市生物酶发酵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依托岳阳市和岳阳县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技术与人才力量,重点建设园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4、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吸引培育高级技术人才。对园区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每年给予经费扶持;对于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在高新区企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且有较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申请薪酬补贴;担任园区关键行业、关键岗位的高级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支持园区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企业与院校在课程设置、实习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企业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到职业技工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建立较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
(四)突出招商引资,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1.壮大产业集群。
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2.提升产业级次。
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占用资源少的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继续加大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争在价值链上求突破,促进产业级次提升。
3.完善产业业态。
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以及生产性服务行业等项目的引进,力争在新型业态上实现突破。通过不懈努力,致力形成亿元级企业方阵,实现招大引强的全面突破,形成多点支撑格局。
(五)突出服务管理,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1.提升效能建设。
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提倡主动服务和亲切服务,营造“亲商、护商、扶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票制收费、一套方案管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制度,推行项目建设工程报建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园区事园区办。
2.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财政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园区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授予园区相应的管理权限,确保园区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开展帮扶服务。继续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联手帮扶活动,由县级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对园区企业开展“一对一”的联手帮扶,要将其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绩效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3.创优营商环境。
建立园区“宁静日”制度。除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治安等紧急突发事件外,各部门不得在每月的1-20日之间进入园区进行检查。“宁静日”之外若各部门依法依规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必要的检查,必须经过园区同意并由管委会安排专人协助联系,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建立园区企业“缴费清单”制度。园区对辖区内的企业按照项目建设期、企业运营期分阶段制定企业缴费清单,对其进行公布,并根据政策适时更新。企业依据缴费清单缴纳各项规费,未纳入公布范围的一律不得入园收费,企业可拒缴缴费清单之外的其他费用。
四、保障措施
(一)举全县之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组织管理。随着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需要,实施调整和完善园区组织构架,是其自身与园区发展向适应,满足企业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优先用地保障。优先保证高新区的用地指标,根据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单列和新征建设用地先行征收,征转分离;授予高新区管委会土地储备主体资格,组织高新区土地进入县级土地交易市场;授予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用地管理权、土地监察执法权。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县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园区建设资金需要,发改、工信、科技、商贸等部门单位的对口项目资金、政策扶持资金向园区内企业和项目倾斜。
(二)完善园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机制
1.开展帮扶服务。县“四大家”领导、县直各部门和城关镇、新墙镇主动服务高新区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开展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和企业联手帮扶活动,各单位每年为高新区建设发展办好1-2件实事。帮扶和办实事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和奖返。
2.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提倡主动服务和亲切服务,营造“亲商、护商、扶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实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全面推行“完全告知”服务,为企业提供“零距离、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务。
3.强化服务职能。设立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中心,对落户园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县政务中心对高新区投资项目实行封闭高效的服务方式,推行投资全过程“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制度,确保为投资商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4.完善投资保障。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落户高新区的产业项目,任何部门不得擅自进行收费、摊派、罚款、评比、检查等活动。对重大战略性项目、总部经济投资项目、拟上市企业,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建得成。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鼓励多种方式的投资方式。鼓励境内外投资者以多种出资方式在园区设立企业,允许投资者以资金、设备、物质、品牌、专利技术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其他投资方式进行投资。
加大政府资助。从县工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中,设立子项专门用于支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风险投资补贴、贷款贴息。除县本级提供财政支持外,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性资助,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优先向上级发改、经信、科技、财政等部门争取扶持资金。
引导和加强银区、银企合作。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好的项目,切实做好项目的资金衔接。构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担保和贷款统贷平台,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专门为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第三方担保,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银行授信额度为2亿元。
建立创业投资和风险补偿机制。注册在高新区内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创业投资企业,可申请20万元的启动资金补贴;在高新区内设立、并在高新区设有固定办公场所和固定办公人员的创业投资企业分公司或办事处,可申请10万元的启动资金补贴。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园区按5%比例给予专项风险补贴,若投资失败,再给予5%的风险补贴,单笔最高补贴额为50万元。鼓励入园企业上市融资,为准备入市的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探索创新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一些投入使用后有收益,有开发价值、商业价值、市场价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采用BT(建造—移交)和BLT(建设—租赁—转让)等投融资建设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商和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建设。
(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企业组建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实验室并被正式认可的,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年度技改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2%给予奖励;年度扩大再生产投资规模达到1000-30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3000-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2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1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成果通过国家、省级以上鉴定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技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省级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8万元,市级的分别奖励4万元、3万元、1万元,同时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的科技人员再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对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0.5万元。对获得国家、省级新产品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1万元。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奖励30万元;对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元。
(备注:以上奖励政策为现行实施优惠政策,可根据发展需要和地方实际,适时予以优化调整)
(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1.吸引培育高级技术人才。对高新区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每年给予20万元的经费扶持;对于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在高新区企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且有较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申请每月3000元薪酬补贴;担任园区关键行业、关键岗位的高级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给予一次性10-15万元的安家补贴。
2.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项目执行力的创业型团队,给予20万元启动资金,提供项目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给予100-500平方米三年免租研发场地,领军人才在园区自购住房享受30万元补贴。
3.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支持高新区企业与高校、职业技工院校共同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企业与院校在课程设置、实习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企业选派技术、管理人员到职业技工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建立较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开发。
4.建立多元化人才引进方式。适时组织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长沙等地举办人才洽谈会,吸引全国高层次人才加盟高新区。大力引进人才中介机构,打造广泛的人才引进与服务平台。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由单纯引才、单纯招商向“人、财、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从零星人才引进向技术团队引进转变,形成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经济的“招商”与“引智”联动的人才引进模式。
4.强化人才服务。完善服务便利措施,为各类人才进区发展提供创业、居住、生活、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安置、出入境等方面的优质服务环境,提高人才服务水平。
(备注:以上奖励政策为现行实施优惠政策,可根据发展需要和地方实际,适时予以优化调整)
(六)坚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建设园区
1.强化土地集约利用。高新区新进企业,用地首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或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2700万元/公顷。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可综合国家规定的最低挂牌价公开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后,企业必须在合同约定的建设期内完成投入和投产;闲置超过两年未开工建设的由出让方按实际成交价收回土地;已部分投入但无法投产达效,闲置超过约定投产期一年的按年15元/平方米收取土地闲置费。
2.严格环境准入。优先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低能耗、低排放的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保要求。通过制定环保评价体系,对不同的产业项目设定不同的“环保门槛”,严禁环境污染严重和污染难治理的项目入区;入区企业严格按照相关类别工业用地的环保标准执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污染进行总量控制。新建、扩建的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规定。
3.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快园区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园区内禁止燃用中、高硫原煤;督促各用煤单位配备必要的脱硫脱硝除尘措施;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专职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严防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五、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