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4-24
岳阳县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县科技局   2021-11-11
浏览量:1 | | | |

“十四五”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本规划。

全县“十三五”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十三五”以来,全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将科技创新纳入了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政绩效工作考核之中,全县经济发展全面加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一是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县战略全面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和《岳阳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建立联系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出台了《岳阳县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自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评选出“十大创新创业杰出青年”并给予专项资助。不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费优惠激励措施,制订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奖励办法,出台了《岳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条》,设立科技创新奖励,重奖科技创新绩效突出的企业。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对初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授权专利企业予以奖励400多万元。二是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各行业企业紧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紧跟国际国内先进前沿技术,制订创新发展规划,确立创新发展课题,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研发技术队伍,添置研发实验设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家,其中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县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争取国家星创天地认定1家;2家企业成为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企业;2家企业荣获省科学技术奖、2家企业荣获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1家企业荣获全国新材料行业大赛成长组“优秀奖”、2家企业入选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三是创新成效不断显现。全县形成了以科伦、利尔康、金全力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业,以金海、慧璟、富和、衡义为代表的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以大力神、华中、祥柏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向红、海润为代表的精密装备制造产业,以鸽业、葡萄、富晒稻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作用日益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县域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4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达到26.03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完成7.37亿元,占GDP比值达到2.08%。全县财政科技支出完成2920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0.62亿元。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三、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依托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与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为路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科技支撑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开创建设幸福美好岳阳县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目标导向。以推动落实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揽,按照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阶段性构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目标体系,要结合本县区域条件、优势,设计符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全方位提升科技进步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

加强顶层设计,更加突出对重点行业和区域科技发展的系统设计。统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和行业协调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围绕“创新”“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主体,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筛选产业带动性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攻关,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以人为本,人才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聚人民智慧搞发展。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政策赋能创新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瓶颈,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集聚领军人才,允许专业能力强和专业经验积淀的精英人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技术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进入县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或其他单位从事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被企业或相关机构有偿聘用,以催生创新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催生经济增长点。

——创新驱动,专利优先。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高效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把成果应用和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抓手,鼓励技术总结、提炼和创新应用,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品牌经营策略,达到整合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提升治理能力,升级园区水平。坚持城乡一体,生态为先,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深化科技改革,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开放合作,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注重双向驱动,突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聚集、优化和整合创新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创新高地和转化基地作为开放合作的平台,建立产学研利益共同体。更加注重科学务实发展,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突出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打造园区载体新版本。升级生态经济,加速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强生态准入,强化生态治理和管控,立足我县农业经济技术优势,发展外向型服务和创汇农业。

——拓展智能+,应用数据革新。循序渐进,开展“智能+”“互联网+”推动革新。探索弯道超车,充分借助“智能+”、物联网广阔前景、潜力无限以及公平、开放、共享、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把物联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建设和创业创新要素,融合各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份;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0家,总数达到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2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按每年20%比例增长,到2025年达到2亿元。县财政科技支出(含科技创新奖励)按年增长10%的比例增长,到2025年达到5000万元。争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科普基地2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确保科技经费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设立县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制订完善财政科技奖励制度,大力激发创新驱动发展、全民创新创业热潮。

四、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一)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县份建设。对照创新型市县建设标准,按照理念、平台、产业、人才、制度“五大革新”要求,创新推进项目招引、高端人才引进,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引导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抓好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升,形成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加快推进岳阳县高新产业园建设,启动省级农业园区认定计划,开展产品联合研发攻关,促进农副产品向中高端延伸,不断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力争在推进创新型强县建设中创新软实力得到提升。

(二)加快推进高新园区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协同创新,建设和发挥战略联盟作用,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引入专业成果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牢固树立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思维,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配合推进农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项目;结合医养事业发展,配合助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结合绿色生态,助推生态环保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狠抓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水平。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体系,补齐创新创业孵化链。推进企业孵化器增量提质,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梯队建设。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依托科技实力雄厚的骨干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政策扶持措施,引导联盟牵头围绕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开展协同创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将具有应用前景好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推动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强化联盟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核心领头作用。探索建设共性技术产业创新平台。统筹全县优势科技资源,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产学研、军民深度融合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吸纳科技优势资源,联建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为全行业服务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现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共享,精准对接的服务,有效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推进科技成果产品化,抢占技术制高点,确立行业的领先地位。 

(四)探索推进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一是加强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建立科学的科研资质和科研能力评价制度。完善政府资助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二是创新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研发经费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分红、奖励等方式激励科技人才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五)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和体系。一是建设资源型科技管理部门,提升科技管理能力。将过去以项目管理为主的项目型科技管理部门转变为以统筹科技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科技管理部门,跳出单纯的项目管理,有效集聚和运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资源,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二是实施主题计划和专项工程管理模式。构筑基于共同目标的不同技术领域相互协作机制。各类科技计划服务于主题计划和专项工程,加强协同创新,切实解决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技术集成攻关。三是完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实行重大项目立项、管理、验收相分离的管理模式,科学设计、严格规范项目评审,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加强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四是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政府投入的有偿使用机制。逐步扩大科技投入参股、贴息范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六)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一是成立科技专家服务团队,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选拔有基础和经验的专家进行培训,组建队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启动典型产业、行业技术创新方法挖掘和应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二是完善和加强基层科技服务机构管理运转机制,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好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转化活动的载体系统。主要包括:科技政策、信息传播、资源共享;咨询、推广、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市场、人才队伍等要素的系统。县级科技部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转化,特别是在加强县域特色产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上,形成合力。争取一批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技术项目实施。支持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项目得到中央及省级部门支持。三是加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依托实力企业发展信息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借高科技手段,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基地,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的发展。

(七)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服务与支撑工作。一是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以政府应急指挥为中心,以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建设,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二是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在重点安全生产领域,加强监测、预警、预防技术信息化系统建设,做到实时观测与提前预警相结合、提前预警与实时控制相结合,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灾害损失程度。三是增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重点研究和推广突发事故、重大火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群体性中毒等应急救援技术。四是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污染物溯源、安全标准制定、有效监测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食物污染防控智能化技术和高通量检验检疫安全监控技术。五是重点研究开发个体生物特征识别、物证溯源、快速筛查与证实技术以及模拟预测技术,远程定位跟踪、实时监控、隔物辨识与快速处置技术及装备。

(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的主体是个人、企业、组织或团队,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核心就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型服务组织。一要发挥县乡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现有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加速知识更新,努力提高农村技术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批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技术推广人才;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科研、善经营的综合性人才,以满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要引进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各级涉农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村科技服务。通过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科技服务队伍水平。三要逐步壮大广大乡村干部、乡村能人、农村星火带头人等乡土科技服务队伍,通过加强“传帮带”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发挥其技术“二传手”的作用。实施农村能人培训计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能手服务队伍,以增加服务力量。四要创新方式,依托技术、学术学会,为其提供平台,开展技术成果互动式交流、评比、激励相结合方式,促进创新能力开发。 

(九)加强科技服务对内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创新的源头在高校、创新差距是现场,主体是企业组织,要注重在加强科技服务对内外开放与交流合作中,通过强化协同创新,来提高整体效能。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扩大院企合作范围,实施全面对接工程,大幅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和转化联动机制。立足优势开展对外交流,促进科技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提高。注重创新方法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各自的特点、路径和方法;又要加强研究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强县。离不开制订统一建设发展规划,具体政策和措施。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协调促进产学研开展合作并取得新成效。创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氛围。这些方面都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开展调研,定期研究工作,以促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服务体系功能。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