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敬老这个话题又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重阳有登高的习俗,有老人节之称,彰显的都是“尊老”的风尚,百善孝为先,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即使敬老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中华儿女对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脚步永远不会停止,他的内涵只会更加的丰富。
从小到大到老再到死,这就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老人能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按一般常理来说,确实只会越来越少,我时常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无论是对于父亲还是母亲,他们给予子女的爱,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不求回报,他们每一个教诲,他们的省吃俭用,他们对儿女的“大方”,是否被我们当成了理所当然,当成了一种应有的习惯?内心除了感动,以及那一时的感怀,那一秒的慷慨激昂,我们又真正为他们付诸了多少“孝”的行动。家是心灵的港湾,家的温馨绝对不是一所房屋,或者说一个富丽堂皇的屋子所能给予的,是那个无论你成功与失败都永远为你揪心,只愿你幸福安康的父母用心和行动布置的。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早已脱离了刀耕火种的时代,也深化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形态,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或者是自我职业生涯的选择,于是,-轻人们不得不远离家乡,一-半载才能回家一次,就算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由于工作紧,可能也很少与老人交心谈心,-迈的老人或者是因为退休,或者是体弱多病已经不能胜任之前的工作或农活,退下来的他们孤独感更强,久而久之甚至老-痴呆。是的,生活确实给了我们-轻一代很多压力,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我们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不常回家看看也是违法,为人子女,如果因为法律的约束才回家,那可就是极大的悲哀。能回家的,哪怕每天抽半个小时听听老人唠叨,哪怕是给老人擦擦脸、洗洗脚;不能回家,多打几个电话,多几声问候,对父母感情泛滥那又如何,让自己-迈的父母知道自己儿女安好,知道子女想着他们就好。
不可置疑,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益凸显,养老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敬老院顺应时代发展首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农村也在广泛普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样一个节载体里,关爱和慰问的脚步在敬老院总是不停,无可厚非,大家都是希望将更多的温暖给老人,可是,这对于老人的关爱,绝不应该只在这几,这种扎堆的爱心或许让上了-纪的老人难以承受,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爱心的持续,也更希望出台更多的老-人精神生活保障,比如“售房养老”、“异地养老”,以及反向抵押的按揭方式“以房养老”,成为老-人减轻养老负担的一种可能途径,总之,我们应该让夕阳红留下的不是孤独的背影,而是天伦之乐的享受,以及余温的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