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为文明城市指数测评,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都出现了志愿者的身影,或是劝烟或是秩序引导,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旅客的队伍井然有序,也少了些不文明的行为。在炎炎夏里,他们不辞劳苦,为城市的文明带来了些许力量。
可是,在志愿者无暇顾及之处,画面让人有些唏嘘:车门口争着抢着上公交车的、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的、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肆意闯红灯的、翻越栏杆的……种种不文明行径“活跃”在眼前。难道我们的文明已经完全离不开志愿者?
古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文明不仅是城市的灵魂,更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要素。当下,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众心理”,只要有一个人有什么不文明举动,其他人就会跟随。而很多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都是某些人群在唱“独角戏”,没能做到全员参与。一座城市的文明,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力量。有不文明的苗头出现,应立即“扼杀”,更进一步的,不应该有这种苗头的出现。这也就需要每个人对文明的“参与”。每个人都是文明传承的载体,都要把文明当作习惯,可以从众,但跟随的不是“不文明”而当是“文明”。
现如今,公众的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规范,就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来保障文明的延续,所以志愿者的出现或是一些行为规范的出台,是值得肯定的。但志愿者的引导也不能因为文明测评小组的离开而离开,只有持之以恒地引导,“影响”的民众才会多,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的力量。而长久的文明,靠的是每个人对文明的责任,是发自内心的举动。我们希望有一天,文明都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在生活中细水长流。 (潘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