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3-08-20 00:00
浏览量:1 | | | |

   8-16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 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 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

  专家指出 在人口老龄化形势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原则将为缓解当前养老市场“一床难求”的困境、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升级 发挥重要指引作用。

   补上养老服务发展“短板”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2-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口已达1.94亿 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突破2亿 2034-突破4亿。另一方面 截至2012-底,我国建成的各类老-服务机构为4.4万个 拥有床位416.5万张。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缓慢的矛盾 困扰着未富先老的中国。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优良传统、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又能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

  事实上 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近-来 我国出台多个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2012-,新修订的老-人权益保障法 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 国家接二连三部署发展养老服务业,是从顶层设计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表现。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坚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的“托底”作用 将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

  专家指出 当前老龄服务资源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在投入、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 农村落后于城镇,加快推进老龄服务的均等化进程 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厘清政府与市场服务边界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 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

  党俊武指出 这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上的边界,明确政府的兜底职责 同时,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松绑”。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 到2020-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60岁以上老-人口最多的国家 失能老-人口和高龄老-人口的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么大的服务需求 仅仅靠家庭、社区、政府都不能解决,必须统筹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 ”党俊武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莉莉也认为 市场化是老龄服务发展的大势所趋,老龄服务供给的增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还要依靠市场。

  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业市场化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放宽行业准入,加强质量、安全、价格等方面行业监管和退出制度建设 开展老-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养老服务业是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发力点

  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养老服务业 不仅可以破解养老难题、惠及民生,也是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结合点和发力点。

  “养老既是重大社会问题 又蕴含着巨大经济潜力。在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 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既可以引导投资进入短缺领域 又培育了新的有效需求,增强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看上去到处过剩的中国经济 其实也有许多短缺甚至是严重短缺,养老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养老产业链非常长 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向医疗、康复、健身、文娱、旅游等一系列领域延伸,在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 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并不断扩大,助力中国经济形成消费拉动的增长新模式 ”王军说。

  在一些传统的经济领域投资已经饱和、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 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领域的薄弱环节 不仅局限于养老领域,还包括医疗、教育等 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鼓励民间投资进入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拉动经济 把宏观决策时的“两难”变成双赢甚至多赢。

  “现在的政府决策不是重在应急 而是强调长短兼顾,努力在治标的同时把治本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 这个特点越来越清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只要坚持下去,将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带来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