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教育公平现在是惠及学生身上 抓住最短的板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4-03-10 00:00
浏览量:1 | | | |

    3-6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洪玉作客中国政府网 座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曾天山:《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工作讲的篇幅比较多 分量也比较重,在几个地方都谈到了教育 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肯定教育工作取得的新进步 特别是高度评价了促进教育公平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凸显了教育公平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总理用数据说明了教育公平的成绩:一个数是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营养餐惠及3200万孩子;第二个数是贫困地区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较上-增长8.5% 这两个数字都很实在,落实到人群上也很实惠 要实现它并非易事。当然还有其他促进公平的事实和数据 如前不久验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达到293个,在全国2800多个县超过了十分之一 这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意义,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 还有一个亮点,是对680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农村学校教师进行了补助 稳住了教师队伍。

  我觉得总理很关心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比例 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从1万人增长到3万人,立行立改 一-后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答卷,回应了社会的关切 兑现了政府承诺。

  问: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是否说农村孩子没钱上不起大学?

  曾天山:主要针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招生 重点高校也加强了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招生。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较低并不完全是经济因素 而是综合因素的影响。

  问:我觉得跟钱有关系 有钱上那么多补习班肯定考得好。

  曾天山:学生学习成绩与上补习班有关系 但主要还是城乡学校师资水平差距过大有直接关系。

  问:怎样理解2014-教育工作的重点?

  曾天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我理解 就是继续坚持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更加注重公平 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责任 教育公平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 从头到尾都强调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从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入手 最后落脚到为下一代提供良好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发展的机会 显示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要求。

  问: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两个关系怎么理解?

  曾天山:公平发展是对教育工作的总要求 着重建立权利、机会和规则公平的保障体系,而均衡发展是对义务教育公平的更高要求 着重办学条件的均衡,非义务教育学校着重要求入学机会公平 强调规则公平。前面所说的293个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就意味着这么多的县域里面,义务教育阶段好学校和差学校达到了相对的均衡 控制在8项办学条件指标的一个综合差异系数之内,每一所学校都差不多 这样就从根本上遏制了择校的源头。

  所以不难看出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本届政府抓教育工作的主线,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进一步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政策落在实处 教育公平的亮点非常多。

  第一点就是把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促进教育工作工程的重点。

  第二点是要全面改变薄弱学校提供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就全面缺什么补什么,这是一个扶贫方式的转变 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过去是以条件定发展 钱多就多干点,政策项目碎片化 一会是危房改造,一会是补营养餐 一会是免费教科书,一会是教育信息化……现在是以学校运转需要为基础 基于标准,缺什么补什么 这种教育扶贫方式的转变是一大进步,更加注重效益和成效。

  第三点就是见物见人 以前教育公平主要是见物,盖房子、建操场、搞设备等等 现在是惠及学生身上,抓住最短的板 最难得事,如2014-目标是使贫困地区农村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要再增长10% 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这10%是指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在当地的应届生的比例 估计要增长到5万人,保证为他们提供优质高等教育机会 而不是一般水平的高等教育机会。

  第四个亮点就是对整体农村教育的问题 刚才讲的是集中连片比较贫困的,现在讲的是整体农村怎么办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教师质量的差距,总理点到要害就是边远贫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农村不是缺教师,而是缺合格和优秀的教师 钱的是比较好办,人的事难办 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工作更难办,所以这个点我觉得抓得特别准。

  第五点就是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 还得继续改善,因为现在给的条件是寄宿生 如果没有寄宿就没有,而农村寄宿条件供不应求 条件也比较艰苦,床位非常紧张 还达不到一人一床的水平,所以首先要改善乡镇学校的寄宿条件。

  第六点是发展特殊教育 最近国家刚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相信对残疾儿童是一大福音 必将极大地改善残疾儿童入学机会,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问:学前教育我们以前没有提吗?

  曾天山:发展学前教育在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 在《教育规划纲要》有具体要求,实施了学前教育三-行动计划 适龄儿童入学率目前达到64.5%,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目标 为什么说学前教育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要点呢?是因为学前教育普及状况最差的地方是在农村,农村入园率才达44% 比全国平均水平差20个点,所以要发展学前教育不把农村入园率提上去是不行的 普及学前教育就要着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要有一些保障、支持办法 实际上也是促进教育公平,让农村的孩子可以接受学前教育。

  还有一个亮点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强化监督 以往教育扶贫工程花了不少钱,自2000-以来 光义务教育这一块就花了一万多亿,这一万多个亿是不是都花在刀刃上 显示了党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这一大笔资金需要准确、精确、有效 就需要完善征信系统,建立数据库 向社会公开,接受专业评估 通盘考虑,纳入监督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比如说大家认为一考定终身很公平,其实有许多的偶然性 而把单纯的比分数改成综合素质测评,把一次短跑改成长跑 外语可以考几次,这样更合理 更公平。

  问:标准会是公布的?

  曾天山:对 三-早知道嘛!

  问:比如说北京的小升初没有标准?

  曾天山:其实是有标准的 就是在学区内就近入学原则。

  问:最近不是说划片加分区 但是标准还是很模糊,一旦说综合素质 大家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了?

  曾天山:综合素质是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教育部去-已经下发了综合评价意见 选择了30个试点地区。

  问:这会是一个明确的全国统一标准吗?客观性强不强?

  曾天山:主要是提供综合素质评价的框架和要素 如何确定具体指标的权重由地方自行确定。这有点像美国高考录取 既看SAT成绩,也看托福成绩 还看GPA成绩,几个成绩放在一块供高校选择。

  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刚才说到高考制度 我看现在网友也看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这个事,下一步会放开吗?

  曾天山:异地高考问题关涉社会稳定 就是教育要顺应人口流动大趋势,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更重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服从和服务大局也不是全面的开放 也不是不开放,大原则是要开放 但具体每个地方何时开,开到什么水平、什么进度要因地制宜 当时是分了类型,比如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国家要控制人口规模 这些城市可以晚开一点、门槛高一点、方式多一点,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开 大部分地方开放的,还有一部分教育落后地区也是有条件开放 总之,要合理调整心理预期 综合考虑城市承受力,学生就学-限 父母在当地的居住纳税等情况。

  问:您刚才说到异地高考最主要是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 是否有点经济思维在里面?

  曾天山: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看到人口达规模流动的大趋势,看到人户分离的事实 所以不仅仅是从经济上考虑,而是要考虑以人为本和社会稳定这个大局 这个问题拖延不解决就会有很大的社会反映,早做早主动 这个办法出台后,当-就有4400多名学生享受了这个政策。

  问:关于下一步的举措 教育部门有何打算?

  曾天山:下一步就是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改进和项目工程 好戏连台。在政策改进更加坚持底线思维 在项目设计上更加考虑织网兜底补短,整体设计推进教育公平方案 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教育建设上,稳固乡村教育体系。

  其次是要考虑要用一些市场机制和差别化政策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比方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上有所不同,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政策也不应当一样 不一定都得依靠公办机制。

  第三个机制就是比较精准 比如说资助学生,到底是资助谁 无法甄别,成本也太大 如果考虑人群就可以精准点,如重点资助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80个县大家都没有意见 如果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地区范围就太大了。精准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 因为扶贫的出发点就是落实到人,把公平的阳光撒在更多的人身上。

  第四个机制就是国家的奖补机制 过去搞对口支援,让发达地区无偿支援后进地区 当做政治任务来做。但如果作为长期任务和扩大范围就难以为继 除了精神奖励就得采取奖补办法。还有一种方法 能不能把选择权交给这些受助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