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解读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4-06-02
浏览量:650 | | | |

经国务院批准 2014-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此次试点发债规模有多大?意义何在?如何操作?针对社会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22接受了采访。

  十试点地区自发自还债券总规模1092亿元

  20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发行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地方财政收支差额。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说 此次上海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就是从这4000亿元地方债额度内发行的 经国务院批准,试点发债总规模为1092亿元 其中上海126亿元、浙江137亿元、广东148亿元、深圳42亿元、江苏174亿元、山东137亿元、北京105亿元、青岛25亿元、江西143亿元、宁夏55亿元。其余地区的地方债仍由财政部代发代还。

  试点地区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度发行额管理 全-发行债券总量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发债规模限额。2014-度发债规模限额当-有效 不得结转下-。试点地区债券期限为5-、7-和10- 结构比例为4:3:3,有利于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优化地方债务结构。

  中央代还变地方自还 新试点强化市场约束

  早在2011-我国就在部分地区试点自行发债 当前为何要推进自发自还试点?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起国务院同意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额度内发行债券 当时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渠道尚未建立,2009-和2010-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 代办还本付息。

  2011-和2012- 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试点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自行发行债券 2013-新增江苏、山东试点,但这些地区仍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

  这位负责人指出 几-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特别是2011-以来的自发代还试点工作 为推进地方债发行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同时存在一定问题 如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不完全一致,不利于强化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和风险控制意识 不利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等。为此 经国务院批准,2014-上海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 2014-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采用财政部代发代还和试点地区自发自还两种方式。

  这位负责人表示 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等要求的重要举措 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20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消除偿债主体不清晰问题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探索建立地方债券市场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试点地区跨越东中西部具代表性

  此次十个试点地区是如何确定的?这位负责人指出 一是这些地区具有较强的改革试点意愿;二是上海等6个省(市)通过近-的自发代还试点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相比其他省份条件更加成熟 三是北京等4个新增试点地区,地处东部、中部和西部 有一定代表性。

  此外 试点地区的债券发行机制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发行政府债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试点地区应当以同期限新发国债发行利率及市场利率为定价基准、采用承销或招标方式确定债券发行利率。

  债券信用评级与信息披露:控风险两大看点

  此次试点明确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以及债券信息披露 被视为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的两大看点。

  这位负责人说 债券信用评级是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人按时、足额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的意见,是投资者分析债券发行人和债券信用的重要参考 开展试点地区债券信用评级,对推进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试点地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 要与信用评级机构签署信用评级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信用评级机构要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信用评级工作,遵守信用评级规定与业务规范 及时发布信用评级报告。

  此外 这位负责人指出,2011-地方政府债券自发代还试点以来 试点地区已通过相关媒体及时披露本地区经济运行和财政收支状况等指标,并在发债定价结束后及时公布债券发行结果 此次试点将在以前-度信息披露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工作 按有关要求及时披露债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债务情况等,信息披露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需要指出的是 地方债券信息披露内容很多是重要的政务信息,需要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