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在家门口踢上球,可能比国足进世界杯更重要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6-05-11
浏览量:1 | | | |

让百姓在家门口踢上球,可能比国足进世界杯更重要
——解读《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

新华社广州5-10电(记者 王浩明)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前印发《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万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5块以上。

场地建设给足球发展打地基

作为《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后出台的第一个具体规划,场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普及和发展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足球场地设施无疑是最为重要硬件基础。

《规划》提出,要“以群众健身、足球普及为导向,以校园和社区为重点,积极建设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设施”,透露出此番球场建设的两个重点:一个是学校,一个是社区。

业内人士认为,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是整个足球体系的根基,是足球人口的最大“蓄水池”。因此,《规划》抓住了足球发展的“牛耳”。

此外,《规划》也针对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场地保障提出了要求,提出将建设两个国家训练基地和若干省级训练基地,这也将为职业足球和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

让百姓在家门口踢上球

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底,全国“较好条件足球场地”仅为一万余块,每万人不到0.1块。可以说,足球场地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硬件障碍。

此次《规划》提出,在2020-达到7万块足球场的规模,意味着在未来五-,将新建和改造6万块足球场。每万人拥有的足球场地数量将从目前的不到0.1增长到0.5-0.7。

根据《规划》,2020-前,将修缮改造校园足球场地4万块,实现每个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均建有1块以上足球场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均建有1块以上标准足球场地。

在社会场地方面,2020-前将改造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万块。除少数山区外,每个县级行政区域至少建有2个社会标准足球场地,有条件的城市新建居住区应建有1块5人制以上的足球场地,老旧居住区也要创造条件改造建设小型多样的场地设施。

如果规划的目标能够实现,意味着目前学校、城市和农村踢球难的状况将在未来有所缓解。一定数量社区内足球场的建立,也将实现百姓在家门口有球踢的愿望。

我们不能总是在电视上看别人踢球心潮澎湃,转身下楼就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

能让百姓在家门口踢上球,或许比国足打进世界杯更为重要。

而如果更多的人能在家门口踢上球,更多的孩子在学校能踢上球,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我们,又何愁打不进世界杯、甚至更进一步呢?

政策发力关键在配套

不管是校园和社会场地的改造和开放,还是在住宅或公共区域新建场地,都离不开教育、规划、国土和住建等部门的共同发力。

目前,虽然《全民健身条例》中对住宅小区配建体育设施有所要求,但由于存在监管难和执法难的问题,新建住宅体育设施不达标的情况较为普遍。

因此,对于足球场地的开放、改造和新建,各个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并明确监管责任,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比如,对于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建足球场,如果没有国土和住建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细则,并明确监管和执法,恐怕将难以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出台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国土、规划、财政和税务等部门的职责。而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也将为配套政策的出台提供顶层的协调机制。

另外,有专家建议,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缺乏的大城市足球场地建设,可参考国外的经验。比如本东京,在部分公共公园和河流两岸改造和建设成“运动公园”,每个运动公园包括若干球场和其他运动设施,免费和低价开放,以满足周边市民的需求。

其实,近-来,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先行启动了足球场地的建设,他们的经验或值得借鉴。广州在2014-启动社区小型足球场建设,到2016-底将建成100个。广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足球场都分布于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每周的免费和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14个小时。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制定政策细则时,相关部门应当明确,足球场地的建设不影响其他全面健身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以免造成“拆篮球场建足球场”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