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编办2015-度
决算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岳县委〔2011〕3号)和《关于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通知》(岳县委〔2011〕4号)精神,设立中共岳阳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加挂岳阳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又是县政府的工作部门,列入县委机构序列。
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统一管理全县党政机关(含党委、政府各部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
2、内设综合室、机构管理室(公务用车编制室、中文域名管理室)、编制管理室(实名制信息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室等4个股室。
3、共有在职干部12人,其中,男10人、女2人,另有退休干部1人。
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本-总收入为902588元,其中财政拨款为902588元,占总收入100%。
本-总支出为902588元,其中基本支出为902588元,占总支出100%。
2、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预算收入1082588元,实际收到902588元。
预算支出为1082588元,实际支出902588,比预算少100000元,主要原因是节约了办公开支。
3、收入支出与上-度对比分析
本-度收入支出与上-度基本约有减少,主要原因为精减了行政开支。
4、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为498465元,与上-减少了66000元。流动资产为198716元,负债类主要为其暂存款30000元,与上-持平。
5 、三公经费开支说明:
2015-公务接待开支2.5万元,公务用车开支2万元。
三、2015-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座谈会要求,我们对全县各事业单位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初步拟订了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全县554家事业单位中,拟纳入行政类事业单位范围的有52家,涉及事业编制581名,人员543人;拟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范围的有434家,涉及事业编制5449名(计入省定教育编制公益一类编制总额为8586名),人员6481人;拟纳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范围的有61家,涉及事业编制2929名(计入省定卫生编制公益二类编制总额为3653名)、人员2684人;拟纳入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范围的有3家,涉及事业编制77名,人员75人。另外,还有4家复合型事业单位,涉及事业编制177名、人员199人。5-上旬,省编办主任陈益芝等领导来我县专题调研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对我县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继续保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负增长”。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列编347份,实际新进人员347人,较市定控制计划379名少进32人,较2012-自然减员524人,净减177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连续12-实现“负增长”。同时,我们加强了违规进人治理工作,加大清理“吃空饷”力度,全-没有出现违规进人和“吃空饷”现象。三是出台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我县权力清单事项总数为3384项,其中行政许可196项(不含省市垂管单位),行政处罚2388项,行政强制139 项,行政征收 35项,行政给付 14 项,行政确认47项,行政奖励39项,行政检查173项,行政裁决7项,其他行政权力(含-检、备案、行政监督、行政调解等)344项。另有部门共性行政权力8项,初审转报类事项76项(不计入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总数)。
岳阳县2015-度县委编办决算收支总表 |
||||
|
|
|
|
单位:元 |
收入 |
支出 |
|||
内容 |
2015-决算数 |
内容 |
2015-决算数 |
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代码及名称 |
一、公共财政拨款 |
902588 |
一、基本支出 |
902588 |
|
经费拨款 |
902588 |
﹙一﹚工资福利支出 |
728748 |
2013301 |
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 |
|
﹙二﹚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
173840 |
2013302 |
二、政府性基金拨款 |
|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
|
|
三、纳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 |
|
二、项目支出 |
|
|
四、上级财政补助 |
|
三、事业单位经营支出 |
|
|
五、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收入 |
|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
|
六、其他收入 |
|
五、上缴上级支出 |
|
|
|
|
六、结余 |
|
|
收入合计 |
902588 |
支出合计 |
902588 |
|
|
岳阳县2015-度县委编办支出决算明细表 |
||||||||||||
|
|
|
|
|
|
|
|
|
|
单位:万元 |
||
经济科目 |
项目名称/科目 |
资金来源 |
||||||||||
合计 |
当-财力 |
上-结转 |
||||||||||
财政预算拨款(补助) |
纳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 |
政府性基金拨款 |
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
上级补助收入 |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其他收入 |
||||||
小计 |
经费拨款 |
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 |
||||||||||
合计 |
90.3 |
90.3 |
90.3 |
|
|
|
|
|
|
|
|
|
工资福利支出 |
基本工资 |
25.2 |
25.2 |
25.2 |
|
|
|
|
|
|
|
|
津贴补贴 |
31.0 |
31.0 |
31.0 |
|
|
|
|
|
|
|
|
|
社会保障缴费 |
0.0 |
0.0 |
|
|
|
|
|
|
|
|
|
|
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
2.4 |
2.4 |
2.4 |
|
|
|
|
|
|
|
|
|
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
办公费 |
3.7 |
3.7 |
3.7 |
|
|
|
|
|
|
|
|
印刷费 |
1.4 |
1.4 |
1.4 |
|
|
|
|
|
|
|
|
|
水费 |
0.0 |
0.0 |
|
|
|
|
|
|
|
|
|
|
电费 |
0.5 |
0.5 |
0.5 |
|
|
|
|
|
|
|
|
|
邮电费 |
0.9 |
0.9 |
0.9 |
|
|
|
|
|
|
|
|
|
物业管理费 |
0.0 |
0.0 |
|
|
|
|
|
|
|
|
|
|
公务用运行维护费 |
2.0 |
2.0 |
2.0 |
|
|
|
|
|
|
|
|
|
其他交通费 |
0.0 |
0.0 |
|
|
|
|
|
|
|
|
|
|
差旅费 |
0.2 |
0.2 |
0.2 |
|
|
|
|
|
|
|
|
|
维修费 |
0.0 |
0.0 |
|
|
|
|
|
|
|
|
|
|
会议费 |
2.0 |
2.0 |
2.0 |
|
|
|
|
|
|
|
|
|
劳务费 |
0.0 |
0.0 |
|
|
|
|
|
|
|
|
|
|
培训费 |
1.5 |
1.5 |
1.5 |
|
|
|
|
|
|
|
|
|
公务接待费 |
2.5 |
2.5 |
2.5 |
|
|
|
|
|
|
|
|
|
工会经费 |
0.5 |
0.5 |
0.5 |
|
|
|
|
|
|
|
|
|
福利费 |
0.0 |
0.0 |
|
|
|
|
|
|
|
|
|
|
其他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
2.5 |
2.5 |
2.5 |
|
|
|
|
|
|
|
|
|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
离休费 |
0.0 |
0.0 |
|
|
|
|
|
|
|
|
|
退休费 |
3.0 |
3.0 |
3.0 |
|
|
|
|
|
|
|
|
|
离退休津补贴 |
1.9 |
1.9 |
1.9 |
|
|
|
|
|
|
|
|
|
医疗费 |
0.3 |
0.3 |
0.3 |
|
|
|
|
|
|
|
|
|
助学金 |
0.0 |
0.0 |
|
|
|
|
|
|
|
|
|
|
住房公积金 |
5.9 |
5.9 |
5.9 |
|
|
|
|
|
|
|
|
|
遗属费 |
0.0 |
0.0 |
|
|
|
|
|
|
|
|
|
|
奖励金 |
0.0 |
0.0 |
|
|
|
|
|
|
|
|
|
|
老干费 |
0.0 |
0.0 |
|
|
|
|
|
|
|
|
|
|
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
2.9 |
2.9 |
2.9 |
|
|
|
|
|
|
|
|
|
项目支出 |
0.0 |
0.0 |
|
|
|
|
|
|
|
|
|
|
事业单位经营支出 |
0.0 |
0.0 |
|
|
|
|
|
|
|
|
|
|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0.0 |
0.0 |
|
|
|
|
|
|
|
|
|
|
上缴上级支出 |
0.0 |
0.0 |
|
|
|
|
|
|
|
|
|
|
结余 |
0.0 |
0.0 |
|
|
|
|
|
|
|
|
|
|
其他支出 |
0.0 |
0.0 |
|
|
|
|
|
|
|
|
|
岳阳县2015-度编办单位“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表 |
|
|
单位:万元 |
项 目 |
本-决算数 |
一、支出合计 |
|
1、因公出国(境)费用 |
|
2、公务接待费 |
2.5 |
3、公务用车费 |
2 |
其中:(1)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
2 |
(2)公务用车购置 |
|
二、相关统计数 |
|
1.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个) |
0 |
2.因公出国(境)人数(人) |
0 |
3.公务用车购置数(辆) |
0 |
4.公务用车保有量(辆) |
1 |
5.公务接待批次(批) |
20 |
6.公务接待人数(人) |
189 |
三、“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