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残疾人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残联八代会、省残联八代会、市残联七代会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残疾人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强基础”,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推进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网络,有效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持续优化涉残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打造线上线下融通的残联政务管理服务体系。建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完善协会运行机制,增强协会工作活力,支持协会发挥优势,履行好“代表、服务、维权”职责。二是完善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建好用好残疾人事业大数据,通过防返贫监测、动态更新调查、就业需求专项调查,全面真实掌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和改进残疾人服务。三是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对重度、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临救面,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拓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快发展托养服务和残疾人养老服务,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二)突出“惠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做实精准康复服务。全力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现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应救尽救。强化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质效。继续推广辅具适配补贴制度,满足残疾人多样化辅具需求。推动更多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为残疾人康复提供稳定保障,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质优价廉、方便可及的服务。二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落实落细就业增收措施,提升残疾人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挖掘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政府公益性岗位,推进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推进残疾人福利企业建设,集中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质量。抓好创业扶持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残疾人创业就业能力。因地制宜实施“阳光增收计划”,引导农村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示范户,扶持残疾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2025年计划实施“阳光增收计划”培训15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人。三是高效落实民生实事。坚持早部署早实施工作方针,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如期如质完成残疾人各项民生实事。加强对乡镇(街道)实施惠残民生实事工程指导督查,确保精准精细落实。
(三)突出“守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一是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常态化筛查预警机制,加强对残疾人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多残户、重残户、病残户等动态监测和有效帮扶。健全特殊困难对象办证救济机制,确保各项惠残政策及时落地落实。继续实施残疾人(困难残疾人家庭)高中生、大学生教育资助,保障困难残疾人接受良好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继续开展“我为残疾人朋友办实事”常态化结对帮扶困难重度残疾人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维护残疾人群体稳定。健全联动机制和防控网络,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隐患排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特别是在重大节庆日、两会等敏感时期,加大对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排查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确保残疾人群体和谐稳定。三是严格规范资金运行。按照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专项资金使用严格落实互联网+监督要求,在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财务管理等方面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
(四)突出“创品牌”,积极打造工作标杆。一是选树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样板。近年来,在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面,我县有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2025年,要按照省市要求高标准落实好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让广大残疾人居家环境得到大的改善,生活质量有力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落实,结合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要求,在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加大工作宣传,以点带面,示范推进,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为全县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经验。二是积极打造托养服务品牌。全力推进托养机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建设,加强政策支持,逐步提高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加快建设1家规模不少于50张床位的普惠性、公益性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同时,探索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助洁、康复、护理、陪伴等个性化居家服务,满足残疾人多层次托养需求。三是擦亮创业就业县域名片。过来,我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本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多地残疾人到过我县学习交流。2025年,要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继续予以重点支持,加强监管指导,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县域工作品牌。同时,要通过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促进更多的项目、团队经过孵化进入市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