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5年工作思路
来源:岳阳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03-12
浏览量:44 | | | |

  (一)建设智慧城管平台。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减少管控盲区,确保各类“城市病”和群众“烦心事”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应当按照分步实施,实用为主、重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尽快启动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将环卫、市政、园林、燃气、广告、油烟、扬尘等重点监管对象和重点管控部位统一纳入进行物联网感知监测范围,进一步整合共享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城市运行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可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增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

  (二)推进静态停车整治。为进一步缓解城区停车难、难停车的这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局将持之以恒地抓好静态停车整治工作。一是谋划新建停车场,积极主动对接住建局,推动在城区合适地点新建停车场,并配备充电桩、停车场泊位信息化引导系统等设施;二是全面停车收费,进一步规范停车管理,提高社会停车场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实施城区全面停车收费。三是增补停车泊位,按照“见缝插针、应划尽划“的原则,挖掘城区闲置用地、零星地块、道路两侧等停车泊位资源。四是推动车位开放。持续推进县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院落停车泊位免费向社会车辆开放。五是开展静态停车整治,重点整治公园广场、商场酒店、学校医院周边公共停车区域及人流密集区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

  (三)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一是常态化开展创建工作,深入推进“路长制+网格化”管理,实行分管领导包路周督导、执法队员包路日巡查工作制,确保人人都有责、问题当日清。同时,实行城市管理精细化月考核,力促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养护网格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开展市容整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管好城市为人民”为抓手,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强力推进市民反响强烈的市容秩序、渣土扬尘、油烟禁炮等难点痛点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坚持常态整治、常态监督、常态推进,确保环境卫生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三是狠抓城市污染防治。1.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餐饮油烟、禁炮禁烧、道路扬尘治理工作;2.推动清扫保洁机械化。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提高普扫频次,增加车辆冲洗。增加雾炮洒水、道路冲洗作业次数。3.狠抓垃圾填埋场后续监管。落实环境隐患排查监测机制,建立部门、乡镇、企业主体责任机制,实现网格化、全方位、全覆盖环境巡查监管体系,彻底消除环境污染的苗头和隐患。同时,委托第三方公司,每月对垃圾填埋场内、外地表、地下水进行检测,监测环境质量。四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1.城区亮化升级改造,将城区原有的高压钠灯改造成光效更高、寿命更长的LED灯,降低照明能耗,提高照明质量;2.完善公园广场功能,整体更换厚德广场健身区健身器材和篮球场塑网地板;并增设一批健身器材、休闲桌椅、树灯和地坪灯,提升市民入园休闲的舒适性和满意度。3.精细养护园林绿化,扎实开展城区苗木修剪、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防旱防冻保苗工作,按照“多彩化、特色化、园艺化”工作思路,完成新墙河路、滨水路苗木提质改造,完成城南河广场、法治公园、人行道苗木补植工作。

  (四)推进城市运行安全整治。一是严格户外广告管理,深刻吸取云南昆明“7.22广告坠落亡人事故”的惨痛教训,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进一步严格事前审批、强化事中监管、加强事后巡查,按照“一店一牌一台账”要求,开展“拉网式”排查,动态掌握城区内广告牌设置情况。重点整治城区人流密集区域和高楼层年久失修、破损废旧、无人管护、前期设置不规范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牌。二是狠抓市政设施管理。进一步摸清城区人行道板底数,对铺装沉陷、坑槽、拱胀、积水、松动、残缺、破损、缺失等人行道板予以更换维护。加强城市桥梁、人行通道巡查管理,建立隐患问题台账,并进行闭环销号管理,让市民脚下的路更平、更坚实,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三是狠抓城镇燃气管理。1.紧盯重点环节,进一步压紧压实城镇燃气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紧盯瓶装液化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等重点环节,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落实监管责任,充分发挥牵头协调、指导监督、依法查处的职能,确保监督责任落实到位,聚焦“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软管、问题管网”等问题,全面强化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气、放心气”。3.开展安全宣传,组织开展燃气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通过“边排查、边宣传”方式,向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居民普及用气安全常识、用气操作规范、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引导群众规范安全用气,提升自查自纠能力,织密燃气“安全网,拧紧用气“安全阀”。四是狠抓车辆及作业安全。严格落实用车制度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实行车辆安全日督查、月考核制度,定期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杜绝车辆带病上路、司机无证上岗等安全隐患。

  (五)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全流程。一是公厕、垃圾中转站提质改造,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标准,对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进行全面改造,更新部分超期使用的压缩机、水泵等设备,完善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确保垃圾站和公厕的功能完善、运转正常。二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推进垃圾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解厂及垃圾分类科普馆的建设。三是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和干湿分类,加强物业小区干湿分类示范创建工作,逐步增加示范投放点位,试点社区实行引导员厨余垃圾投放收集保底考核,每个点位每天收集量不低于30公斤,力争达到日收集处理厨余垃圾4吨的目标任务。四是加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外运监管。通过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外运处理的运行水平和环保效益,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