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筻口镇党建工作规划
来源:筻口镇   2022-04-08
浏览量:1 | | | |

2022年全镇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筻口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政治思想引领,打牢听党话跟党走思想根基。

1.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并结合实际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扎实开展干部轮训,引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心走深走实。指导各党(总)支部,把理论学习与各类工作会议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捍卫“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 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积极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2.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注重学用结合,在广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下,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拓宽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

1.  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实。落实好五到五促规定动作,继续深入开展以农家夜话、屋场分享会等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全镇倡导开展“干部入农户干群心连心”作风建设主题的活动,坚持把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方向,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帮助群众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思维开展好志愿服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情系于民,乐于奉献,不断在服务群众中办实事、暖民心、强党性的思想。

2.  持续用力提升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质量。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一平台三终端一系统”信息化服务大格局优势,实现服务事项“就近办、随时办、掌上办”。

三、坚持不懈抓好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1.大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改善村干部队伍年龄、学历结构。鼓励村干部参加农民大学生提升学历,增强农村工作专业化能力。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力度,破解村“两委”班子无人可用的问题,使村级班子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抓好村(社区)“两委”成员履职培训。加强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培训,制定村级干部培训计划,健全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加强村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村级干部的带创能力。

3.探索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常态化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建立村(社区)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实行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做到责任、考评、奖惩三落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及约束。

4.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工作。认真开展“导师帮带制”,采取以老带新的帮带模式,通过谈心谈话、跟班实训、结对包联等方法,帮助基层年轻同志在实践实战中学会做群众工作、提升促推发展能力、增强基层治理本领。

5.完善党建考核办法。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村(社区)延伸,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坚持分类指导、务求实效。

6.配合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相关工作。积极配合上各级要求的相关工作,做好调查研究,持续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着重培养发现后备人才,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排查软弱涣散村级组织、不断增强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7.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结合我县“标杆引领”计划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导,引导两新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挥两个作用,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项中心工作。加强互联网企业、快递物流行业、医院党的建设,深化促进就业结对帮扶工作。

四、突出党建引领功能,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1.突出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探索完善“行政村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党的组织体系嵌入延伸到乡村振兴产业链、社会治理各方面。健全农村和社区党组织主导的决策议事机制,完善各类组织定期向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的制度,推行基层党组织统筹实施惠民政策的机制。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基层事务民主监督。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探索推行新时代党员群众互联互助的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党建带群团建设管理体系。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扶贫济困、防汛救灾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突出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对于有资源优势的村级集体,可以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尝试走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路子,支持油茶产业、黄桃基地、漆市萝卜等产业振兴;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减半、一般村做大、重点村做强,确保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3.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向各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重点任务,开展基层组织先进村、集体经济强劲村、人才队伍活力村、乡风文明和谐村、村庄生态秀美村“五村创建、百村示范”活动。在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提高威信、提升影响,全面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不断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4.突出党建引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探索形成党员主联、群众互助、党群共治基层治理模式。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力度,开展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行动,稳妥推进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宗族宗教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

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1.抓好党员普遍培训。探索加强党员分类管理,突出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员轮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的要求,根据十类人员分类别制定轮训计划和课程,同时建立党员学习电子档案。加强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整合党员教育资源,用活用好学习强国、红星云、智慧党建、巴陵党建、巴陵两新、爱驻巴陵等平台。

2.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继续完善流动人才党员管理办法,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出国学习研究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村(社区)党组织设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每月及时提醒流动党员按时交纳党费、主动学习。通过微信引导流动党员交流学习心得和思想动态,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加强在外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利用流动党员“五八腊”等集中返乡时间,召开专题座谈会,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确保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人性化和有效化。

3.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支部主题党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等基本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联支部、抓支部,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讲1次党课。创新党建主题活动方式,积极搭建不同类型党员发挥作用平台载体。认真做好党内统计工作,严格落实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内帮扶资金使用实效,严格党费收缴管理使用。

4.提升新发展党员质量。大力度发展党员,突出政治标准,严格程序要求,认真落实政治审查和部门联审制度,实行发展党员工作月调度、定期通报,对各单位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落实情况、发展党员程序进行专项督导,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发展党员计划。着重加大从青年农民、乡村人才、产业工人和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积极用好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试点工作成果,适时全面推开实施。

七、落实基层党建保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1.深入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足额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待遇、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等,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机制。按要求落实适当提高村(社区)“一肩挑”人员基本报酬政策,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水平。扎实落实村(社区)干部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2.选优配强党务干部队伍。着力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全面推行党建指导员制度,从优秀年轻干部中择优选派到村兼任党建指导员,指导村(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村(社区)要至少明确1名村(社区)干部负责党建工作。镇、村(社区)要坚持党建工作月例会制度,逐月落实党建工作任务。

3、推进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党内激励关怀等各项基本制度,常态化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党支部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相互借鉴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