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设施渔业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
来源:岳阳县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   2024-12-30
浏览量:1 | | | |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背景

  第二节  规划必要性

  第三节  规划范围

  第四节  规划期限

  第五节  规划依据

  第六节  相关规划解析

  第七节  规划原则

  第二章 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第一节  交通区位条件

  第二节  自然资源条件

  第三节  渔业资源条件

  第四节  产业发展基础

  第五节  产业发展优势

  第六节  主要问题分析

  第三章 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二节  发展思路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四章 规划布局

  第一节  池塘养殖区规划分布

  第二节  产业发展布局

  第五章 规划任务及重点工作

  第一节  设施渔业模式

  第二节  规划任务

  第三节  重点工作

  第六章 配套支撑

  第一节  完善设施渔业疫病防控

  第二节  强化设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健全设施渔业质量安全监测

  第四节  提升设施渔业科技创新支撑

  第五节  拓展设施渔业技能人才培育

  第六节  创新设施渔业产业化经营管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第二节  加强政策支持

  第三节  加大资金投入

  第四节  强化科技支撑

  第五节  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第六节  加快招商引资

  第七节  加大要素保障

  第八节  强化宣传引导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背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87亿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比例将达57%,水产养殖产量超1亿吨。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外交大局等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其中,设施渔业包括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和深远海养殖渔场、沿海渔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传统的渔业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为此,推进以工厂化养殖为重点的现代设施渔业建设,进一步提升渔业产值、优化渔业结构、增强渔业竞争力,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指出,到2030年,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 60%;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设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机械化率分别达到 70%和60%,设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2024年4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就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场、陆基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场等明确了具体建设标准,鼓励多方参与设施渔业发展,提出了强化金融服务力度、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增强引领示范带动、保障绿色安全供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五项举措。

  岳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和悠久的渔业文化。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渔业现代化的号召,推动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水产品附加值,特制定本规划,旨在通过设施化、数字化的手段,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设施渔业,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围绕设施渔业“三品一标”的发展主线,将岳阳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设施渔业示范县,实现设施渔业产值的大幅增长,形成完善的设施渔业产业链,同时推动设施渔业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渔业品牌。

  第二节  规划必要性

  1、加快促进现设施业提质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设施渔业,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要趋势,通过设施渔业将水产养殖生产置于可控制环境下进行的高效生产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养殖生产。极大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达到最高的生产率。同时,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有助于保护和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升水产品质量和安全,实现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

  设施渔业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通过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过滤、物理过滤和化学处理等,可以去除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稳定,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精准的水质调控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的需求,精确调节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等水质参数,为水产品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养殖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现代渔业降本增效,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从而提升设施渔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优化设施渔业资源利用,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设施渔业的科学管理,可有效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损耗,确保渔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同时,引进先进的设施渔业技术和设备,提升渔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链与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4、改善产业劳动条件,实现产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设施渔业的养殖设施通常具有一定的抗风、抗雨、抗洪水等能力,可以提高渔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改善产业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供安全的工作装备和设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产业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以人才为引领,着重引进及培养设施渔业标准化养殖、质量管控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设施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5、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设施渔业改造,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减少对自然水域的污染,并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药物和化学制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同时,为健全的水产养殖监测和管理体系提供技术保障,有效监测水质、废水排放和养殖过程对环境影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6、保障水产品市场稳定供给,实现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以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设施渔业养殖为方向,强化科技育种、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产业环节提升,全域推进设施渔业产业现代化,有效增强水产品市场稳定供给,保障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节  规划范围

  《规划》覆盖岳阳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所有养殖水域滩涂和宜渔稻田(大中型水库不在此规划内),总面积2809平方公里,包括荣家湾街道、麻塘街道、黄沙街镇、新墙镇、柏祥镇、筻口镇、公田镇、毛田镇、月田镇、张谷英镇、新开镇、步仙镇、杨林街镇、中洲乡(含中洲渔场)、长湖乡等15个乡镇(街道)。

  第四节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4-2026年。

  第五节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国家、部委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编制。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3.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5.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6.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

  7.农业农村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

  8.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9.农业农村部《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

  10.农业农村部《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

  11.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试行)》

  12.《岳阳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13.《岳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14.《岳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5.《岳阳县“十四五”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16.《岳阳县农业农村局“十四五”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17.《岳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第六节  相关规划解析

  1、《“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重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创制运用新型农机装备,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和盐碱水养殖。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牧渔业发展水平。加强国家农作物、林草、畜禽、海洋和淡水渔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2、《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建设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坚持扩产能、优结构相结合,以水域滩涂承载力为前提,优化设施渔业生产力布局,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和深远海大型养殖渔场等设施渔业,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加快传统养殖水域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标准化改造。推进标准化改造。推进生态化处理。

  3、《“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2022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5 年,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渔业资源养护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对外合作务实开展,渔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明显改善,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实现产业更强、生态更优、渔民更富、渔村更美。

  4、《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

  2023年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规划中《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指出,以巩固提升设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建设内容为重点任务,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

  5、《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

  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科技创新为关键,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业工厂等设施农业新业态;到2030年,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 60%;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 98%以上。

  6、《湖南省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

  2024年4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就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场、陆基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场等明确了具体建设标准,鼓励多方参与设施渔业发展,提出了强化金融服务力度、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增强引领示范带动、保障绿色安全供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五项举措。

  7、《岳阳县“十四五”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岳阳县“十四五”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提出,畜禽水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养殖户收入显著增加,畜牧水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2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1万亩,名特优养殖水面达到12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2万吨,其中名特优产量2.8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培育冷链物流企业达到15家,冷链运销率达到30%。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100%,主要畜禽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秸秆加工及还田还肥利用率达到98%以上,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8、《岳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岳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提出,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划分;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管理;确保有效供给、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生态化、生产高效化、品种优良化、经营多元化、养殖规模化,达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池塘养殖区(包括限制养殖区)面积稳定在11万亩左右;水库养殖区(包括限制养殖区,不包括大中型水库,以下“水库”均不包括大中型水库)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沟港(包括限制养殖区)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湖泊(包括限制养殖区)养殖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可扩大至5万亩。到2030年,实现水产品年产量保持在8~10万吨、渔业综合年产值达15~20亿元,水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3%的目标。

  第七节  规划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正确处理好渔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渔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渔业绿色生产体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岳阳县经济发展,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渔业经济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与优化配置;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探索纾困惠企管理服务模式,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加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培训协同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协调分步推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集群集聚。充分发挥各区县渔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错位发展,以产业链为切入点,推动形成更为科学合理、联系更为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各区县渔业产业结构共同转型升级、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协调发展。

  (五)立足需求,务实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前列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用管用为前提,以解决实际需求和关键问题为建设重点,边建设边应用,以建设促应用,以用强功能。

  (六)抓纲带目,重点突破

  抓住制约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一举求多效的综合带动作用,实现全局工作的整体跃升。

  第二章 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第一节  交通区位条件

  岳阳县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接湖北省通城县,东南连平江县,南抵汨罗市,西南以湖洲与沅江市、南县交界,西与华容县、君山区毗邻,北与临湘市、云溪区、岳阳楼区、君山区接壤。岳阳县城离岳阳市区23.6公里,离长沙125公里,离武汉仅210公里,京广铁路临城而过,铁路货场年货运能力为150万吨。

  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岳荣新一级公路贯穿县境,荣鹿两条三级公路横跨全县东西。岳阳县东临洞庭湖,城区往西12公里有500吨级的鹿角码头,可通过水路运输,顺湖而下水路可通江达海,尤其对于水产品等特定货物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自然资源条件

  气候条件:岳阳县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湖陆风”盛行,“洞庭秋月”明;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差异大;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适宜于岳阳县淡水养殖种类较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内的土著鱼类,也包括温带和亚热带地域内鱼类。

  土地资源:岳阳县地貌自东北幕阜山余脉向西南东洞庭湖呈降阶梯状倾斜。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比例大致可分为12:11:24:13:40。山地主要分布在毛田镇、月田镇、张谷英镇、云山乡、相思乡、饶村乡及公田镇的一部分地方。全县水域面积119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60%,水体类型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在淡水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水文资源:岳阳县水网密布。全县有新墙河、汨罗河、东洞庭湖三大水系。全县干支河流63条(入东洞庭湖59条、入南洞庭湖4条)。我县水域水质整体优良,湖泊、水库的水质为pH 6.5~8.3、溶氧量为9~11 mg/L,铜Cu、锌Zn、铬Cr等微量元素含量适中,其它无机盐类含量较丰富,四周无工业废水污染,水质优良,且没有对水产养殖渔业构成威胁的工业污染源,绝大多数湖泊水库水源水质达到地表Ⅰ~Ⅱ类标准,养殖水体适宜鱼类的生长和发育,整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的规定标准(GB11607)。

  第三节  渔业资源条件

  鱼类资源:全县水域共有鱼类114种(或亚种),隶属12目,23科,70属。以鲤科鱼类最多,有63种,占55.3%,其中主要经济鱼类包括草鱼、青鱼、鲢、鳙、鲤、鲫、鳊、鲂、鲴、短颌鲚、乌鳢、鳡、南方大口鲶、翘嘴鲌、黄颡鱼及泥鳅、黄鳝等20余种。珍稀濒危种类有鲥鱼、银鱼、鳗鲡等,引进的鱼类包括淡水白鲳、银鲫、金鳙和罗非鱼等。

  种质资源:我县现有水产苗种繁殖场2个,分别为中洲渔场苗种场和麻塘岳阳绿源渔业公司春风特种苗种场,共保存各类亲鱼15300组。其中中洲渔场苗种场的面积为200亩,有各类亲鱼7400组,其他后备亲鱼280组;春风特种苗种场黄颡鱼7600组,共他亲鱼300组。除此以外,东洞庭湖(164.5万亩)和内湖(4.2万亩)鱼类资源丰富,鱼类品种众多,为我县水产养殖提供了原种亲本来源。

  第四节  产业发展基础

  1.水产养殖基础

  岳阳县拥有丰富的淡水养殖资源,淡水养殖在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全县水产养殖包括池塘养殖和沟港养殖,湖泊养殖和水库养殖皆人放天养。池塘养殖以精养为主,养殖品种为青鱼、草鱼、鲫鱼、鳙鱼、鲢鱼、鲤鱼、鳊鱼等常规品种为主,名特优养殖有黄颡鱼、翘嘴鲌、泥鳅、甲鱼等,少数养殖大口鲶、鱤鱼、乌鳢、鳜鱼、克氏原鳌虾。湖泊养殖以粗放型、半精养为主,养殖品种以鳙鱼、白鲢、鲫鱼、河蟹、鳜鱼为主等。目前大中型水库主要以人放天养为主,小型水库以半精养为主。养殖品种以鳙鱼、鲢鱼、草鱼等。

  池塘作为水产品供给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发展设施渔业,推广池塘生态养殖新技术,建设水质生态净化处理设施,能有效防范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风险,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全县有养殖水域21.3万亩,其中池塘7.8万亩(精养池塘5.6万亩);湖泊3.48万亩;水库9.23万亩;沟港及其它水面0.79万亩。

  岳阳县管辖的东洞庭湖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鱼类基因库,不仅有经济鱼类包括“四大家鱼”、鲤、鲫、鲶、鳡、鲌、黄颡鱼、鳜等,还有珍稀特有鱼类包括中华鲟、鲥鱼、鳗鲡、刀鱼等,也有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中华鳖、乌龟、三角帆蚌、背瘤丽蚌和褶纹冠蚌等特殊养殖物种。从物种资源角度分析,岳阳县淡水养殖种类多样,不仅适合普通经济物种,也适合特殊养殖物种,而且这些物种基本都属于洞庭湖流域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平衡没有入侵威胁和破坏。

  近年来,岳阳县的渔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涵盖了鱼类、虾类等多种水产品的养殖。2023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为47321吨,比2022年增长1721吨。其中,池塘40392吨,平均产量为518千克/亩;湖泊1865吨,平均产量为53.5千克/亩;水库1250吨,平均产量为14千克/亩;河沟85吨,平均产量为31千克/亩。2023年渔业生产投放各类鱼种36100万尾,共9500吨,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加0.28%和0.32%。

  2.设施渔业基础

  岳阳县共有养殖水面 21.3 万亩,2023 年水产品总产量 4.73 万吨,产值 17.3 亿元,渔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此大规模的养殖面积和较高的产量,为设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众多的养殖池塘和湖泊为设施渔业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术。近年来,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以推进池塘设施化改造、工厂化设施渔业、现代渔业为建设为目标,旨在全面提高设施渔业品质效益、质量效益、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大力推动水产养殖绿色转型,科学治理养殖尾水,打造现代渔业产业链,多举措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政府积极推动设施渔业发展,强调绿色发展、健康养殖,坚持宜渔则渔、分类推进。并且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推动现代设施渔业的建设,实现从 “渔业大县” 向 “渔业强县” 的转变。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对设施渔业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提供贷款优惠等,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加大对设施渔业的投入。

  开展了渔业苗种苗种场设施化改造建设。一是水产种业繁育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完成中洲渔场苗种场的改造升级,产孵设施得到进一步配套完善,苗种生产品类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年苗种生产能力(年孵化水花)达6亿尾。二是全力推进良种推广示范,指导中洲渔场联合省水科所开展异育银鲫“中科5号”、合方鲫、“优鲈3号”,湘江原种草鱼、鳙、鳜等品种和良种的推广示范,促进新品种的覆盖推广。

  2022 年以来,岳阳县以建设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项目包含荣家湾街道大毛家湖渔场和中洲乡中兴渔场 2 处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工程,以及集中连片精养池塘标准化改造,完成了12716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实现了养殖尾水达标。2024年通过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推广物理(自然沉淀、微滤机过滤等)和资源化利用尾水处理技术,在荣家湾街道、麻塘街道、中洲乡、步仙镇拟申报7个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推广3种水产养殖技术模式。骨干基地率先实现养殖尾水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辐射带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稳步提升精养鱼塘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也为设施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通过,紧密结合我县现代设施渔业项目,以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县渔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部分地区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在节约用水、提高排污效率方面效果显著,养殖用水量减少 80% 以上,排污效率在 95% 以上,且能实现尾水零排放。不仅使养殖尾水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明显减少水产养殖用兽药使用量,普遍提高配合饲料替代率,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大力发展低碳渔业、绿色渔业,加快推进鱼塘设施化改造和养殖尾水达标治理,高标准建设了7个养殖尾水治理工程,

  除了传统的鱼类养殖,岳阳县还发展了鸭嘴鱼等特色品种养殖,中洲乡北垸村是全市最大的鸭嘴鱼设施渔业培育基地,在特色养殖的基础上,当地注重品牌打造,不断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与产业效益。

  不过,岳阳县设施渔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生态红线、耕地红线、水资源用途管制和污染治理等对现代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3.渔业资源承载力分析

  对岳阳县水产养殖类型和规模分析,岳阳县渔业资源承载力分为以下类型:

  (1)池塘水体,通过提质改造与标准化建设,养殖容量维持在0.7-1吨/亩/年;

  (2)中小型水库及沟港,II类和III类湖泊限制投肥投饵,预计天然产量20-35千克/亩/年,中-富营养化水平湖库实行“人放天养”,不投饵投肥,预计天然产量7-15千克/亩/年,水库、沟港限制养殖容量30-40千克/亩/年;

  (3)大型湖泊,限制投肥投饵,限制容量保持产量70-80千克/亩/年;

  (4)稻渔综合种养产量维持在150-200千克/亩/年水平。

  (5)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产达 6千克/立方米以上,用地比传统养殖模式节省90%左右。

  为此,通过设施渔业有效提升水产品产能,确保2025年水产品产能达到5.2万吨/年,有效控制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达到提升产能与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

  第五节  产业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

  :岳阳县地处洞庭湖畔,拥有广袤的水域面积,湖泊、河流、池塘众多。丰富的水资源为设施渔业提供了充足的养殖空间,有利于开展多样化的水产养殖项目。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种气候适宜各类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为设施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产业基础良好

  养殖规模较大,岳阳县共有养殖水面 21.3 万亩,2023 年水产品总产量 4.73 万吨,产值 17.3 亿元。较大的养殖规模意味着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术积累,为设施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此外,特色养殖突出,岳阳县在特色水产品养殖方面已有一定成果,如鸭嘴鱼等特色品种养殖,为设施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3、技术与人才支撑

  部分地区已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和数字化渔业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节约用水、提高排污效率方面效果显著,数字化渔业技术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岳阳县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设施渔业的技术水平。同时,注重渔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通过举办各类渔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设施渔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渔业企业的合作也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

  4、政策支持有力

  政府积极推动设施渔业发展,强调绿色发展、健康养殖,坚持宜渔则渔、分类推进。将设施渔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同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设施渔业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提供贷款优惠等。加大对设施渔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加大对设施渔业的投入,为设施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

  5、市场需求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设施渔业生产的水产品品质高、安全性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岳阳县积极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开展水产品网络销售,电商的发展为设施渔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途径,扩大了市场覆盖面。

  第六节  主要问题分析

  岳阳县积极投身于渔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对于设施渔业产业发展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设施渔业顶层规划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的设施渔业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各个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影响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资源配置不合理,对设施渔业目标任务分解、池塘设施化升级改造、技术培训等措施难以完全落实。此外,工作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有力、有效的组织领导,部门由于权威性不够,职能不强,对设施渔业发展的引导、协调、宏观调控的效能不高,力度不大。此外,由于规模小、集群性差,尚未形成组织化程度高、服务性社会化组织,造成设施渔业产前、产后服务性相对滞后。

  同时,设施渔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渔业、机械制造、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人才,目前开展设施渔业养殖技术、设施、饲料等研发企事业单位和研发人员,主要是原来传统渔业领域相关单位和研发人员,远远不匹配设施渔业对不同行业人才融合创新的需求。因此,从事设施渔业的科技人才紧缺,科技研发和配套体系建设滞后于渔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2、渔业设施化程度低

  设施化是水产养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水产养殖可利用自然资源已临近警戒线,上升空间有限,岳阳县养殖氮磷排放在农业面源污染中比例占6%以上,环保压力凸显。发展设施渔业的核心是实现节水减排,解决好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岳阳县长期以传统养殖为主,工厂化养殖等渔业设施渔业比例不高,发展普遍存在水平低、规模小、水处理设施缺乏、零星分布,生产成本高,水电等资源消耗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由于过于分散,技术力量不够,育苗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和应用,不能形成产业集群等问题,养殖与设施装备集成配套不够,据统计,2023年全县设施渔业养殖面积占比不到20%,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岳阳县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3、设施渔业生产要素制约突出

  水产苗种生产存在一定的瓶颈,目前,全县仅中洲渔场1家苗种生产企业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常规苗种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缺乏特色水产品种,名优养殖品种苗种无法解决,仍需从外省市调入,不但增加了养殖成本,更重要的是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种质资源更新迫在眉睫。此外,现有的水产种苗设施设备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品种的种苗培育,不同的水产种苗对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针对性地调整设施设备的参数,特别是针对鳜鱼、洞庭湖的一些土著鱼类的苗种要开展相关设施渔业设施设备的研发。

  设施渔业用地资源相对缺乏,建设渔业设施可选的土地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加之设施渔业用地标准不明确,经营者开办设施渔业,需要经过多个单位审批,还要进行环评,办理周期较长。同时,设施渔业对电力有着高度依赖,其用电涉及供电稳定性、用电成本、供电设施配套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问题,不仅制约了设施渔业的发展,也会带来经济损失风险和安全风险。因此,需要政府、电力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为设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与电力保障。

  此外,设施渔业需要的投资较大,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养殖需要的投资更大,传统农业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需要有效抵押物,不能满足设施渔业现代化、组织化资金需求量和周期长的需求。财政支渔政策中相关的财税政策、贷款贴息、担保补助以及涉渔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支持力度和范围还不够大,投资与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设施渔业的发展。

  4、渔业产业融合度不高

  根据统计,2023年岳阳县渔业一二三产的比例为83:11:6,一产比重仍较高,远高于于全国农业一二三产的比例为45.1:29.2:25.7,一二三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类均为负值,不利于渔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渔业产业链体系不完善,水产品总产量具有一定规模,但加工能力远滞后于生产能力,加工企业水平低、规模小、分布散,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原料利用率低下,精深加工有待提高;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缺少发展资金和名优产品,产品市场仍需大力开拓。

  渔业品牌创建缓慢,宣传力度不大,休闲渔业需进一步挖掘,渔业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使得渔业发展综合性及效益性不够明显。

  5、政策支持匹配度不高

  政府政策支持范围主要集中在养殖层面,不能满足设施渔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政策多支持补助设施渔业基地建设和设施设备等,并且建设一定规模以上的才给予补助。造成部分企业为获得补贴,超出场地承载量、自身管理能力和资金量,盲目扩建,最终出现建设设施无法正常运作、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缺乏对产前和产后产业支持,造成设施渔业技术和设备创新动力不足、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等。在设施渔业用地调配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具备开展设施渔业条件的设施用地较少或者面积不足,不利于设施渔业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章 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本规划旨在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岳阳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设施渔业示范县,以实施池塘设施化改造、开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发展陆基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场、推进高标准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项目为引领,加快实施一批现代设施渔业重点项目,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推动设施渔业向生态化、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有效供给,实现设施渔业产值的大幅增长,形成完善的设施渔业产业链,同时推动设施渔业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品牌。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技术发展趋势、资源禀赋状况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等多方因素,未来岳阳县将围绕设施渔业产业“三品一标”的发展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科技驱动、质量至上、品牌引领、产业融合发展方针,优化养殖结构、提升渔业科技含量、扩大水产品市场影响,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岳阳县设施渔业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到2026年,全县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稳产保供能力显著提升,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50%以上;设施渔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设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设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设施渔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渔业产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第二节  发展思路

  岳阳县区位优势明显,渔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也面临产业发展空间受限,产品特色与品质、深加工及品牌相对偏低等问题。未来三年,岳阳县要紧抓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和我省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有利契机,发挥资源环境优势,推动设施渔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从加强优质苗种培育,全力保障苗种供应,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与洞庭湖土著品种;积极发展陆基、工厂化、池塘设施化改造等设施渔业养殖,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加强设施渔业养殖标准化生产,并加快构建现代设施渔业加工生产体系,拓展发展现代渔业深精加工产业链,稳步提升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设施渔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保障措施,其产业发展思路如下:

  1、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推动设施渔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以编制设施渔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为设施渔业的发展指引着方向,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明确设施渔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区域布局,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实现资金、土地、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和力度,确保资金用于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土地使用,为设施渔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通过顶层设计还可以促进技术和人才的流动与共享,建立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以增点扩面为目标,推动设施渔业协调发展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将设施渔业纳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一方面,强化养殖尾水治理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养殖尾水处理新技术、新模式(如生物净化、人工湿地、鱼菜共生等),开展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实现设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打造一批设施渔业重点项目,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头引领作用,在设施渔业建设与生产各环节推行标准化管理,鼓励设施渔业科技创新、装备研发与技术应用,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提升设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设施渔业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提高抗风险能力和降低劳动力,辐射带动推广全县设施渔业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带动全域产业整体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成立设施渔业协会,形成产业联盟,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项目研发、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先进渔业设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设施渔业生产性服务业,围绕设施渔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专业化的专项服务和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协会在设施渔业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公益性职能履行,加强对市场化渔业农技推广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水产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快速带动全县设施渔业规模与占比,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园区,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协调发展。

  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着重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设施渔业实用人才带头人,在发展设施渔业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高水平农业院校,产教融合,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培养一应用型设施渔业人才。加强对设施渔业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的渔业设施技术和管理经验。

  3、以地区禀赋为支点,推动设施渔业特色发展

  根据全县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渔业设施的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设施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通过置换调规等方式,在现代设施渔业用地上给予倾斜,保证设施渔业的发展空间。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设施渔业水产养殖品种,以设施渔业为基础,针对不同品种种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苗种培育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苗种的选育和改良。选择适宜的设施渔业养殖模式,以设施渔业改造为契机,调整优化水产养殖品种,大力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特色水产养殖品种。通过突出养殖特色,以区域示范辐射带动扩大发展,凸显规模效益。加强与科研机构、知名苗种繁育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推广外地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模式,提升产品档次、升级生产方式。

  4、健全设施渔业支持,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

  以设施渔业生产为核心,拓展相关产品加工、储藏及设施渔业设备制造研发等领域,积极发展渔业文化,构建设施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完善设施渔业水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现代化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提高水产品的运输效率和保鲜水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电子商务,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设施渔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利用设施渔业资源,发展休闲渔业,建设休闲渔业园区、渔家乐等,开展垂钓、观光、餐饮等休闲活动,加强休闲渔业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拓展渔业产业功能。

  5、拓宽政策支持覆盖面,提高多重保障

  充分利用渔业发展支持政策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地方财政资金,加大对设施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力度。鼓励支持设施渔业企业,通过管理融合、资源互补、行业协同等方式,加快向产业后端发展,打造聚合养殖、加工、冷链、配送、市场和品牌建设的新型全产业链经营形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设施渔业产业园(区),建设 2-3 个示范基地,打造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区域性设施渔业产业集群,提高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推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发展。

  多方发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金融支农,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水产养殖业倾斜,多渠道解决投融资问题。建立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保险公司和养殖户多方参与的融资模式,通过企业担保、订单抵押、存货抵押等方式,为设施渔业生产提供信贷支持。根据渔业生产周期,合理调整贷款期限、规模和利率,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满足设施渔业经营主体大额和中长期贷款需求。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多部门共同参与,健全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尤其是新型渔业养殖主体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将设施渔业相关配套机械设施,如增氧机、自动投料机、水质监测等设备设施,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内。支持发展水产养殖保险,探索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和保费分担、风险分散制度,开发适合设施渔业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完善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稳定增收的保障机制,切实增强设施渔业水产养殖产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立足于岳阳县当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设施渔业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与加工研发,并推进加工产业、渔文化、劳动实践及研学农文旅等产业升级,实现现代渔业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设施渔业全产业链,打造成全国内陆地区设施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样板区。

  一是品种培优由苗种“繁育”向“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转变。通过设施渔业,将苗种的培育、繁殖和市场推广有机结合,从科研院所到实际生产,再到市场推广,形成完整的设施渔业产业链条,实现品种培优。

  二是产品供给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设施渔业,重点关注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设施渔业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组织化程度,使市场准入机制与可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品质提升。

  三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设施渔业,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减少养殖尾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监管措施稳步强化,并带动成片池塘规模化经营与集约化管理,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四是市场需求由大众化向差异化转变。通过设施渔业,关注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经济实力的增强,名优特色高质产品,发展快捷即食型、半成品小包装类等预制菜产品,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

  五是科技创新由技术创新向数字创新引领型转变。以设施渔业科技赋能水产养殖,从靠经验变为靠数据,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水产养殖、仓储、物流、加工等活动的深度融合,实现网络化监控、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化决策,推动现代设施渔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与智慧化,打造现代渔业新质生产力。

  六是经营业态由生产-消费型向生产-体验-消费型转变。通过设施渔业挖掘产品的文化需求,打造设施渔业本地化特色品牌文化与区域公共品牌,借助“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产业育品牌、以质量铸品牌、以市场强品牌、以文化塑品牌,实现生产-体验-消费的设施渔业品牌打造。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保供给保生态并重的原则,围绕现代设施渔业产业“三品一标”的发展主线,统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划分发展区域,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养殖种苗优良化,养殖技术生态化、养殖产品质量优质化、养殖过程标准化、养殖产业融合化。大力发展设施配套、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生产高效、产出安全、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的现代设施渔业产业,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加快淘汰低水平养殖,构建种业、养殖、加工、冷链配送配套发展的现代设施渔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推进岳阳县水产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以“三品一标”为发展主线,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具体来说,加强优质苗种培育,全力保障苗种供应;在稳定大宗鱼类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名优水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着力转变生产方式,挖掘利用设施渔业的生态学潜力和功能;集成创新生态环保节能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池塘精细化养殖的设施渔业,实施以环境因子为核心指标的设施渔业养殖模式评价监管模式,完善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链条的标准化支撑,提升产品供给品质;引进国央企深加工企业,打造全面开放的渔博园,借助“互联网+”、“全域旅游”平台,打造成全省渔文化、劳动实践及研学、休闲农文旅的优质示范园区;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附加值,打造现代设施渔业发展新业态与新质生产力。

  ——渔业种苗持续优选。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特点,生产具有良好生长速度、疾病抗性、适应性强等特性的优质品种。至2026年,新增1家下证苗种繁育场,生产优质良种水花10亿尾(其中新增5亿尾),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

  ——设施渔业占比不断扩大。到2026年,设施渔业养殖产量占比达到36%以上,力争实现设施渔业水产品总产量1.8万吨以上,产值4.68亿元。

  ——2026年,建设池塘设施改造养殖示范基地10个、工厂化设施育苗及养殖基地2个、陆基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基地5个、数字渔仓1个。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养殖方式,优化现代渔业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设施渔业产业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提升渔业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加工、包装和品牌化,拓展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到2026年,二三产占比力争达到16.5%。

  ——规模经营产业集聚。至2026年,全县规模养殖场20家,成立设施渔业协会1家,岳阳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2家以上。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设施渔业产业育种、养殖、精深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在全县已有8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扩增、升级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至2026年,至少扶持(筻口瑞晨)2家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提升,全县水产品加工量占水产养殖总产量3.3%,产值1亿元。

  ——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提升。构建“互联网+水产品+物流”的线上、线下双轨流通模式,引导养殖企业(户)开通线上售货模式,依托各类线上购物APP,实时实地推广我县优质水产品,到2026年,创建渔业智慧园区 1 个,培训100-200人的直播团队,为岳阳县水产品品牌做5000万频次的曝光,同时打开线上销售通道,实现水产品网上成交额突破2亿元。

  ——品牌打造助推产品附加值提升。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渔业领域知名品牌。结合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渔港经济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水产品品牌。鼓励渔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至2026年,全县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认证1-2个。依托“中洲草鱼”、“平强鱼的诱惑”及“岳阳黄颡鱼”等本地特色品牌影响力,打造1-2个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岳阳县水产品品牌影响力。

  

  第四章 规划布局

  第一节  池塘养殖区规划分布

  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面源减排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优化水产养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岳阳县现代渔业养殖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岳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将岳阳县滩涂水域分划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大中型水库不在此规划内)。

  一、禁止养殖区

  我县洞下塅水库、立新水库、新墙水库、明星水库、毛田水库、土湾水库、黄沙水库、文冲水库、后峦水库、定山水库、百花台水库等11个小型水库及费家湖、坪桥湖2个湖泊为岳阳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均设为禁止养殖区,总共20060亩。

  二、限制养殖区

  我县将上宝塔湖、下宝塔胡、大明湖、小明湖、铜盆湖、南套湖、蓄水湖、陶家湖、万石湖、湘粮湖、四星院、白湖等12个重点湖泊,共21270亩,划分为限制养殖区;将全县26处小Ⅰ型水库、182座小Ⅱ型水库以及铁山水库周边14处库湾,共28140亩,划分为限制养殖区;将全县9500亩河港沟渠全部设定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

  除禁养区和限养区水域外,其余养殖水域及宜渔稻田划为养殖区和种养结合区,涉及全县荣家湾街道、麻塘街道、中洲乡、筻口镇、新开镇、新墙镇、黄沙街镇、长湖乡、步仙乡、柏祥镇、杨林街镇、月田镇、公田镇、毛田镇、张谷英镇、中州渔场等15个乡镇(街道)所属池塘、湖泊、水库、沟港、稻田等。岳阳县水产养殖包括三大区域,即池塘养鱼区、湖泊养殖区、稻渔综合种养区。分述如下:

  第一、池塘养鱼区。规划区域:包括全县15个乡镇(街道)所属池塘。根据2023年统计,池塘养殖区现已养面积约7.8万亩,是我县渔业主产区。池塘养殖采取池塘精养高产技术,以草、鳊、鲢、鳙、鲤、鲫等混养模式为主。

  第二、湖泊养殖区。包括荣家湾街道、中洲乡、新开镇、新墙镇、黄沙街镇、长湖乡等7个乡镇和麻塘街道,村级所属湖泊(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湖泊不在此范围内)。

  第三、稻渔综合种养区。包括荣家湾街道、黄沙街镇、新墙镇、新开镇、柏祥镇、筻口镇、公田镇、步仙镇、中洲乡、长湖乡、杨林街镇等11个乡镇和麻塘街道村级所属稻田,约46万亩左右。

  第二节  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岳阳县渔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同,按照统筹全局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加强薄弱环节,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优化岳阳县渔业发展总体空间格局,按照现代渔业养殖、加工、流通、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总体形成按渔业产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城镇保护与建设需要,结合《岳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核一轴多点,一带两屏三区”的现代设施渔业产业空间功能布局框架。

  一核是围绕县城发展主核。

  一轴是通过京广铁路、高速及国道形成的荣家湾街道、麻塘街道、中洲乡(含中洲渔场)、黄沙街镇南北现代渔业产业发展主轴。

  多点是新开镇、新墙镇、筻口镇、公田镇等产业发展特色点,带动产业均衡多样发展。

  一带是以新墙河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带。

  两屏是东洞庭湖生态屏障、铁山水库及周边山体生态屏障。

  三区西部发展先导示范区、中部优质渔业带动推广区和东部生态休闲区。

  其中西部发展先导示范区位于城镇化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高,人口、经济、产业集聚能力较强,定位为岳阳县设施渔业种苗繁育示范基地、现代设施渔业科技研发与示范基地、现代设施渔业人才培育示范基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中部优质渔业带动推广区定位为设施渔业产业带动推广区,布局设施渔业应用带动推广区,形成融合互促、协调推进的规模化水产优质养殖和特色水产养殖区。东部生态休闲区定位为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带,特别是以张谷英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基础上,叠加历史资源文化富集区。

  第五章 规划任务及重点工作

  第一节  设施渔业模式

  在渔业方面,现代设施渔业通过集成现代工程技术、机电设施和生物手段等高新科技成果,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营造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水体环境,具有标准化可复制、规模化可盈利、智能化可控制等特点。现代设施渔业不断提高渔业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为渔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绿色转型带来澎湃增长动力。产业创新最重要的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之“新”,也首先表现在先进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上,围绕提升装备设施、品种改良、模式创新、规模发展和政策扶持,突出传统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设施渔业,让设施养殖引领现代渔业发展。以下是现代设施渔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1)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的初始理念于2013年由美国引进至中国推广,它是传统池塘养鱼与流水养鱼技术的结合,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池塘流水槽循环水“生态式圈养”模式。

  (2)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是生态养鱼和集约化养鱼的技术集成,系统运营采用循环模式,不外排废水废物,残饵粪便得到资源化利用。

  (3)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利用了高效固体排泄物自净技术、环保型高效水处理技术、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4)高低位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该模式践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理念,具有集中养殖、集中管理、精准投喂、降低成本,用药减量、安全生产,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变废为宝,水资源循环利用、避免水体营养流失等特点优势。

  (5)池塘设施化改造养殖模式。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重点配套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设备。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通过“三池两坝”治理治理水生态,实现尾水净化再利用,即在养殖区利用排水渠、闲置塘、水田等构建生态净化渠、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水池和若干过滤坝,形成复合人工湿地和渔农综合种养系统等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6)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圈养桶、增氧系统、集排污系统和净化系统等部分组成,在圈养桶内进行高密度养殖,残饵、粪便等固形废弃物自然下沉聚集于排污管口附近,排出后通过沉淀分离可用于制作有机肥等,从而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7)工厂化循环水模式。该模式涉及增氧、过滤、消毒、温度控制及氨氮、亚硝酸盐调控等多项技术,实现了水产养殖过程的集成化、智能化控制。

  第二节  规划任务

  根据岳阳县渔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本次规划任务主要为池塘设施化改造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模式、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

  一、持续推进池塘设施化改造

  池塘是渔业发展的重要设施基础,池塘养殖是岳阳县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但养殖池塘由于长年失修,大多出现老化状态,存在淤泥厚积、水深不足、连片面积小、排水系统不完善和道路不通畅等问题,难以实现健康养殖,产量和产值也难以提高,导致养殖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池塘设施化改造是一种对传统池塘进行现代化升级的新型养殖方式,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

  1、池塘“三池两坝”设施化改造

  池塘“三池两坝”设施化改造应考虑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水质监测设备等配套设施的设计,根据养殖需求、水流方向和地形条件,设置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两个坝体分别位于沉淀池和曝气池之间、曝气池和生态净化池之间,确保水流顺畅,各个池子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水交换和物质传递。沉淀池主要用于沉淀养殖废水携带的泥沙、残饵等固体物质;曝气池用于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生态净化池用于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坝体用于分隔不同功能的池子,控制水流方向和水位。

  2、池塘人工湿地生态养殖设施化改造

  池塘人工湿地生态养殖设施化改造主要对养殖设施的水系统进行改造,建造生态循环沟,改造现有的池塘结构、增氧等设施设备,通过利用池塘的增氧系统作为养殖水内循环动力,池塘养殖污水,主要是底层污水,养殖水内循环在底层集污,将养殖池塘中的污水通过抽提带出养殖池外循环的生态循环沟中,进行“表层化”生态处理,从而实现养殖废水经生态净化后的再次利用,由此形成池塘在不换水的前提下的稳定而优化养殖环境。

  3、可控生态水产养殖池塘改造

  针对单个或多个分散的池塘,通过建设一个尾水处理池和一条生态沟渠,通过建设可控生态温室和有机悬浮物分离及氨氮生物降解系统设施;用节能、清洁的空气源中央热水器和水暖系统反季节加温和控温,并完善增氧设施;同时把生态理念引入水产养殖管理,调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因子(水温、光照、水质等),从而建立养殖水体中鱼类与浮游动物、植物和分解性微生物之间的物质转化良性循环,以最大程度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和天然防病抗病能力,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实现少换水甚至不换水,少用药甚至不用药,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低,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和养殖生产经济效益。

  4、池塘标准化带动集约化经营管理

  通过池塘规模化改造与开发,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或合作社进行投资建设,将分散的池塘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形成规模化的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实现土地(水面)的集约使用和经营权流转,使零星分散的养殖户自觉组织起来,建立渔业合作组织,规范养殖生产、经营和市场流通秩序,提高了养殖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推动设施渔业与休闲渔业、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集养殖、垂钓、观光、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设施渔业园区,通过产业融合,拓展设施渔业的产业链和附加值,提高设施渔业的综合效益。

  二、稳步推动苗种工厂化循环水改造升级

  以工厂化循环水模式带动水产苗种设施渔业升级改造,逐步建立温室自动化监测控硬件设施(控温、控湿、控氧、控氨氮亚盐、控光、控流速等),实现温室环境自动监控并做到远程控制,为水产苗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高效的培育管理和有利的选育条件,对提高水产苗种的质量和产量,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设施渔业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设备精确控制水温,为水产苗种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不同的水产苗种对水温有特定的要求,稳定的水温环境有助于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避免水温剧烈波动对苗种造成的应激反应,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配备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保持水质清洁,为苗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苗种的健康生长。可以精确调节水的酸碱度、硬度等参数,满足不同苗种对水质的特殊要求。

  2、提高苗种培育的效率和质量

  采用自动化投喂设备,根据苗种的生长阶段和数量精确控制投喂量和投喂时间,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避免过度投喂导致的水质恶化和疾病发生,并根据苗种的营养需求,提供特定的饲料配方,满足苗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苗种的质量。

  工厂化循环水设施渔业的相对封闭环境便于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和苗种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疾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外界病原体的侵入,降低苗种感染疾病的风险。

  设施渔业可以实现对苗种培育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数据记录,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分析生长数据、水质参数等,可以及时调整培育策略,提高苗种培育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苗种培育,保证苗种品质稳定。

  3、促进苗种的选育和改良

  施渔业可以为水产苗种的繁殖提供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控制光照、水流等因素,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有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获得更多的优质苗种。并进行人工繁殖和选育,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鱼进行繁殖,培育出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品质高等特点的苗种。同时,利用设施渔业的隔离功能,可以对特定的苗种进行单独培育和选育,避免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和基因污染,保护珍稀品种和进行品种改良,并进行定向选育,针对特定的目标性状进行筛选和培育,如提高生长速度、增强抗逆性等,加速品种改良的进程。

  三、大力发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严重破坏着水体质量,宜渔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水产养殖用地和用水成本逐渐上升。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利用高效固体排泄物自净技术、环保型高效水处理技术、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通过圆池底部漏斗型的设计,可实现养殖固体废弃物70%以上的移除率,极大降低了尾水处理成本及难度。同时,配备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水质、水温、溶氧、投喂等环节的自动监测和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养殖户可以远程监控养殖设施的运行状态,随时调整养殖参数。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决策依据,提高养殖效益。

  1、空间利用高

  陆基圆池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高密度养殖,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相比传统的池塘养殖,相同养殖规模下所需的土地面积更少。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层立体布局,进一步增加养殖空间。

  2、水质稳定可控

  通过先进的循环水系统,对养殖水进行过滤、净化、增氧等处理,确保水质稳定。循环水系统可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悬浮物等,同时保持水中的溶解氧、pH 值等参数在适宜的范围内。配备水质监测设备,对养殖水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水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有助于减少养殖生物的疾病发生。同时,循环水系统可以对养殖水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3、养殖密度高

  循环水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溶解氧和稳定的水质,使得养殖生物能够在较高的密度下生存和生长,可以实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养殖密度。可采用自动化投喂设备,实现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可对养殖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养殖效率。

  4、节水环保

  循环水系统可以将养殖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据统计,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相比传统池塘养殖可以节约90%以上的水资源。

  5、适应性强

  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建设和运营,不受传统池塘养殖对地域和水源的限制。同时,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6、管理便捷

  配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养殖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多个圆池可以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管理,方便进行日常巡查和操作,也有利于进行统一的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管理。

  第三节  重点工作

  围绕设施渔业“三品一标”发展主线,以池塘设施化改造、工厂化设施渔业、陆基工厂化设施渔业等建设任务为主要目标,普及数字化、数据化,有效提高安全溯源体系,旨在全面提高设施渔业品质效益、质量效益、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渔业新质生产力,力争实现岳阳县从“渔业大县”向“渔业强县”的转变。其重点工作如下:

  一、全力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品种培优

  以国家号召打赢种业“翻身仗”为契机,通过加强现代渔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大种源“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渔业种业科技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快速孵化为导向,做大做强现代渔业种业,高标准建设设施渔业良种场和繁育场,构建从种业创新研发到转化孵化、核心种质资源保存、商品化繁育、苗种交易、标准化建设、质量保障、品牌推广全链条。以设施渔业基础设施为保障,通过技术创新,优化选种、繁殖和育苗工作,对选定的优良品种进行交配和改良,增加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确保后代保持优良遗传特性,优化养殖技术,提高种苗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加强现代渔业品种培优。

  1、加强设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立足岳阳县现代渔业种质资源基础上,支持省级以上水产苗种生产场完善设施渔业基础条件,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繁育技术能力,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有序发展县级水产苗种生产,加强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加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推进重要养殖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规划至2026年底,打造现代设施渔业良种繁育基地2-3个,提升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大力强化设施渔业育种科技支撑

  以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学院、省水科所等科研院所为科技支撑,启动实施水产养殖引进种品种创新。开展设施渔业良种科研联合攻关,运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推动大宗特色水产养殖种类商业化育种联合攻关,鼓励选育适于不同养殖模式和环境的优质、高效、多抗、安全水产养殖新品种,集中攻克关键品种种源“卡脖子”问题,规划至2026年底,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配套体系1-2个,推动现代设施渔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10项以上。加强地方特色水产品种持续选育,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3、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设施渔业种业体系

  整合全县现有现代渔业优势企业和科研力量,培育优势特色种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普惠性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改善企业设施渔业基础和装备条件,鼓励企业加快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设施渔业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提高核心种源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化良种研发繁育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到2026年底,培育“育繁推”一体化渔业种业企业2-3家。加大国家或省级高标准设施渔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岳阳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富有活力的现代设施渔业种业试验示范和成果孵化推广应用基地,加速种业科技成果推广。

  4、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品种优选

  充分调研市场对不同水产品的需求趋势,积极推广新品种,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选择优良基因型、育种改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品种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利用基因改良、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等手段,以设施渔业为基础,推动品种优选和养殖效率的提升,提高良种覆盖率,严格苗种生产监管,提高苗种质量,并加强水产原种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二、重构设施渔业产业布局,推动品质提升

  以“优化布局、升级改造、规范生产、品质提升”为目标,推动全县水产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实施“美丽渔场型、标准生产型、生态简易型”三个标准,落实“连片集约化、智慧赋能化、渔业工业化”三个措施,重构现代渔业产业布局,推动现代渔业品质提升。

  1、实施池塘设施化改造提升

  按照“池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建设要求,对全区养殖池塘做好统筹和规划布局,结合实际选择标准生产型、简易生态型模式,重点推广“三池两坝”、人工湿地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和“一池一渠”分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水草养虾、稻虾、稻渔共作尾水处理模式、池塘“零排放”生态圈养、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水上光伏的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升设施渔业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2、创建设施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区

  以设施渔业为基础,高标准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采用先进的设施渔业技术,如循环水养殖系统、陆基圆池养殖等与生态养殖相结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养殖设施提供动力,打造设施渔业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典型。推广生态防控措施,研发设施渔业养殖相关生态饲料与动保产品,推进设施渔业水产养殖用兽药减量,构建设施渔业立体生态养殖系统,并增加渔业碳汇潜力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等增殖渔业,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

  3、完善设施渔业数字化管理

  构建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水产智能化养殖平台,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设施渔业水产养殖活动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开展渔业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渔仓,是实现渔业产品商品化、提高渔业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将按照高品质水产品数字化渔仓的标准和要求,建设集渔源归集、提质、交易、创业为一体的数字化渔仓平台,并申报国家级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将周边精养池、大水面(包含水库与湖面)的水产品资源进行归集,实现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精准投喂、病害预警等功能。发展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生态提质等新型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在网络化监控、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化决策,推动设施渔业水产养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推进尾水治理,助力提升水产养殖的品牌价值,同时进行品质升级,实现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并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渔业产品的智能监控、精准管理和高效流通,打造高品质水产品交易平台,推动渔业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运作。

  4、推动设施渔业规模化集约经营

  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鼓励鱼塘流转集约,引导连片池塘统一租期并将流转期限设置在10年以上,统分结合地推进整村连片养殖池塘设施化改造,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推进“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引导重新布局划分养殖区域,提高设施渔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渔场建设。引入国资企业统筹推进集约改造,以养殖池塘设施化改造政策为切入点,对已集约的池塘进一步实施带改造方案招商或改造后招商发包,解决农村自身对鱼塘等资源的统筹整合和运作管理能力欠缺、乡村资源布局散小乱等问题。发展设施渔业产业园区,推动养殖池塘集约连片设施化改造,在实践中健全“代建+运营”设施渔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以“引进企业+项目+农户”为核心,完善设施渔业池塘土地资源集约、金融支持、运营维护等配套文件,

  三、坚持转方式促转型,推进设施渔业标准化生产

  明确划分养殖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着力发展一批管理规范、饲养科学、品牌优势明显的规模化高效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加快渔业由传统饲养方式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贯彻落实《湖南省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湘农联[2024]14号)工作要求,建设与完善设施渔业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设施渔业生产体系。通过统一规划建设设施渔业养殖基地,示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规模标准化养殖水平。同时,加大饲料渔药风险管控力度,注重水产养殖疫病防控,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提升设施渔业标准化生产。

  1、深度打造岳阳县现代设施渔业

  为实现渔业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岳阳县将加强设施渔业建设,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施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养殖池、水质监测系统、饲料投喂系统等。通过设施渔业的建设,提高渔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2、深化设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设施渔业改造为契机深化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围绕华苋瘦身鱼(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鳜鱼、鳗鱼等特色水产产业链,打造“一条鱼”产业,实现从鱼苗到成鱼的全程可追溯,引入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岳阳县设施渔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与央企、国企及一批高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实现设施渔业特色水产产业链的鱼苗、饲料、动保等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深化设施渔业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力争在3-5年内实现产值突破10亿元。

  3、推动设施渔业标准化规模养殖

  大力推广池塘设施改造循环水养殖模式,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重点配套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设备。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在养殖区利用排水渠、闲置塘、水田等构建生态净化渠、沉淀池、生态塘、复合人工湿地和渔农综合种养系统等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4、加快推进设施渔业节水减排

  引导和鼓励设施渔业养殖节水减排改造,重点支持尾水处理、循环用水、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开展养殖水质监测,落实养殖主体配套加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并规范化运行,促进设施渔业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强养殖技术创新和运用,实现设施渔业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四、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品牌打造

  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目标,强化设施渔业产业布局,引导扶持壮大新型设施渔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水产品加工和流通,推进智慧渔业工业化发展,深入开展休闲渔业建设,不断拓展渔业功能,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最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

  1、提高水产品加工与流通

  提高水产品加工设施化综合水平,鼓励生物工程等技术集成应用,发展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和生物化工等精深加工。推进鱼头、鱼骨、内脏、外壳等副产物集中收集存储和循环利用,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水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鼓励屠宰企业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如如制作鱼头、鱼丸、鱼糕、鱼滑、鱼干、鱼罐头、鱼油等产品,有力延长和完善设施渔业产业链条,拓展水产品品销售时间和空间,通过精深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率,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率和附加值。

  优化加工布局,聚焦主产区,引导加快塘头、港口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紧密联系服务一产。提升加工比例,聚焦重点品种,通过低温暂养、保鲜冷冻、清洗分割、分拣包装等加工处理,实现生产减损增效。促进结构调整,聚焦国内市场需求,发展鲜活、冷冻、调理、预制、鱼糜、干制等产品生产,满足不同消费口味、品质、场景等多样化需求。着力提升水产加工流通。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加工保鲜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开展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平台建设,提升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水产品全冷链物流体系利用效率,减少物流损失,有效提升产品品质。鼓励发展订单销售、电商等新型营销业态,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加工品开发研究,拓展水产品功能,引导国内水产品市场消费房。

  2、延伸现代渔业产业链

  建立设施渔业发展“产、加、供、销”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持续提升设施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设施渔业养殖、捕捞、加工、物流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开发富含健康营养成分的设施渔业水产品,开发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和环保标准的水产品,满足健康意识和环保需求增长的市场。根据不同种类的渔类和其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开发具有定制化特点的设施渔业饲料与动保配方,提升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产品质量,建立严格的饲料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的稳定性,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设施渔业中的应用和商业化。以水产预制菜产业为引领,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集饲料、种苗、养殖、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推进渔业工业化发展进程,延伸设施渔业发展产业链。

  3、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

  利用设施渔业资源,发展休闲渔业,建设休闲渔业园区、渔家乐等,开展垂钓、观光、餐饮、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休闲业态,拓展渔业产业功能,引导带动钓具、水族器材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传统渔文化为根基,以捕捞及生态养殖水域为景观,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建设美丽渔村。制定完善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和标准,深入开展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加强渔业重要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以设施渔业养殖促一产,以加大科技投入做强水产品加工业促二产,以休闲渔业兴三产。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自主研发产品的比例,借此树立自己的品牌。同时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促成当地设施渔业产业链尽早形成。

  4、构建消费新生态体系,强化品牌打造

  以“培优种苗供应链、壮大养殖生产链、优化加工流通链、拓展品牌价值链”为抓手,大力实施设施渔业品牌战略,以市场和政府为推手,持续推动设施渔业产业标准化发展,打造更多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引导设施渔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挖掘设施渔业水产品生产区域特质、工艺特点和文化底蕴,加强渔业品牌建设,鼓励支持发展区域性品牌。加强现代设施渔业园区建设,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扶持壮大渔业龙头企业,培育设施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大户、家庭渔场和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设施渔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各类组织、工商资本开展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服务,全面提高设施渔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设施渔业知名品牌。结合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渔港经济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设施渔业品牌。鼓励设施渔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

  挖掘设施渔业品牌内涵,丰富品牌文化,积极组织参加国内高峰论坛、渔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民丰收节、电商等活动和平台推荐渔业品牌;积极布局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设施渔业品牌影响力。

  积极开展设施渔业水产品消费促进行动,举办设施渔业水产品等产销对接活动,促进优质品牌设施渔业水产品消费,带动水产品整体消费需求提升。

  第六章 配套支撑

  第一节  完善设施渔业疫病防控

  一、落实设施渔业苗种生产各环节的防疫

  结合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建设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建设,启动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水产苗种场建设,开展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区建设试点。同时,明确水产养殖场防疫条件,根据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可先从苗种场做起,落实水产苗种生产各环节的防疫,结合国家或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降低设施渔业苗种生产全链条各环节重要疫病病原传播的风险。

  二、强化常态化设施渔业疫病防控措施

  强化防控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划分,强化属地责任,做好应急处置。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推进养殖场户风险评估、量化分级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排查,落实重点县域、场点入场抽检。完善动物疫情信息管理,强化养殖、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信息管理。健全水产品贩运和运输车辆监管制度,落实清洗消毒措施。加强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各类不履行动物防疫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全面提升设施渔业防疫技术支持

  加强疫情测报和设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不断完善水生动物疫病控制手段,不断提升渔药残留的监控水平,提高水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能力,落实水生动物防疫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技术保障,依法承担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水生动物产品卫生工作,以及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报告、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制定、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

  第二节  强化设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地

  通过设施渔业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健康养殖技术、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注重末端治理利用等方式,缓解渔业提质增效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全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全面推动“长江十年禁渔令”落地见效,严格规范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的水产养殖行为,落实天然水域禁止投肥养鱼,推广以渔控草、以渔抑藻等净水模式,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建立湖泊水库的长效利用和监管机制,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严格执行《湖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岳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等系列文件,禁止在行洪区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已批准养殖的区域要按照养殖容量等相关要求规范网围养殖,鼓励发展不投饵滤食类网箱网围养殖。加强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扩大天然水域鱼类种群规模,增殖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二、推广设施渔业生态水产养殖示范

  充分发挥全县水域资源禀赋特色,优化设施渔业产业布局,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升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支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多品种立体混养等养殖模式,全面推进水产养殖装备现代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培育和壮大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把好“苗种关”、“投饲关”、“用药关”,加快培育绿色生态特色品种,加强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监测预警,加强渔业兽医队伍建设,推动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与监督执法,构建渔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全县设施渔业水产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设施渔业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与达标排放

  进一步完善设施渔业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加快推进规模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和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因地制宜推广人工湿地尾水处理、“三池两坝”、养殖池塘底排污等生态治理方式。探索建立规模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报备制,推动合理合规有序排放,有效缓解养殖尾水集中排放对水体产生的高强度影响。推进精养鱼池生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淤泥等固体废弃物集中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设施渔业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与排放的监测能力,开展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价、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调查与监测,开展污染物通量监测评估。落实减排降碳、渔业生物固碳等综合措施。

  四、增强设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优化调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设施渔业建设,提升保护区管护水平,有效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积极展开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动态掌握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状况。监督落实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措施,促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积极妥善应对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第三节  健全设施渔业质量安全监测

  一、落实设施渔业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监管

  坚持产管结合、源头控制,完善投入品生产、养殖、加工、物流等各环节无缝对接的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执法水平,加快落实设施渔业质量安全管理和可追溯。整合集渔源归集、提质、交易、创业为一体的信息资源,构建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信息链,初步落实“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的现代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规范饲料、渔药等投入品使用,加快中药提取物等低毒低残留新渔药、微生态制剂等安全高效环保饲料添加剂应用推广,提高现代渔业健康养殖水平。稳步推进渔药“二维码”追溯监管,实现渔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全程可追溯监管。

  二、完善设施渔业饲料和渔药监管

  加强对设施渔业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监管,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添加激素、滥用抗生素等行为。加强养殖投入品生产和日常使用管理,强化饲料和兽药监管,严格执行准入制度。落实水产养殖场户、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内部管控制度,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升监督执法能力与水平。

  第四节  提升设施渔业科技创新支撑

  一、加快推进设施渔业能化发展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渔业产业上的应用。围绕设施渔业育种、动物营养、疾病防治、生物制品、健康养殖等领域,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制、引进推广及示范展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渔场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监管、水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推进全县水产养殖档案电子化,全面实行生产经营信息直联直报,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闭环管理。支持第三方机构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为养殖场(户)提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服务。

  二、加强设施渔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示范

  以提质、增产、增效为目标,把握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重视工厂化循环水、陆基工厂化设施渔业、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大力推进渔业良种选育开发、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养殖节水减排与尾水综合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疫病防控等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努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以省水科所、湖南农业大学及省内高新技术企业为技术依托,岳阳县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为主体,构建具有较强动物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的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为有效解决岳阳县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五节  拓展设施渔业技能人才培育

  一、搭建设施渔业技术培训传播平台

  成立设施渔业协会,以乡镇、村两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网络为支撑,建立技术培训传播平台。围绕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农民吸纳应用科技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渔业繁育、饲料开发、疫病防控、水产品安全等集成技术为重点,实行岗位培养、集中面授、现场辅导、基地实习、远程教育、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各有侧重地加强渔业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能力培训,增强科技人员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应用能力,增强农民吸纳科技的意识、动力和能力,培养养殖户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加强行业技能交流培训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常态化组织乡镇、村两级渔业队伍开展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做法和技术,更新现代渔业人才观念,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畅通信息、开阔眼界,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现代渔业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三、加强设施渔业防疫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要重视和加强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保证人才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快培养一批适合我县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高、精、专人才,为渔业健康发展服务;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疫情测报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水生动物疫病控制手段,提升渔药残留的监控水平,提高水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能力。

  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应从其办公设备的必要投入及相关补贴等方面入手,根据渔业技术要求所需,对相关渔业技术人员配备必须的办公设备,增加经费投入,定期开展渔业技术深化培训。在乡镇水产岗位中,适当降低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激励他们积极工作,从而更好地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投身于基层渔业技术工作中。同时,健全渔业基层管理机制,并出台部分激励政策,对于表现突出,有研究成果的人员予以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基层渔业发展的工作中。

  第六节  创新设施渔业产业化经营管理

  一、加快产业链条一体化发展

  支持岳阳县内现有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水产养殖企业加快全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入股、合作、代管等形式,改造提升传统水产养殖场,优化生产经营结构,提升全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有效解决传统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整治问题。大力培育集养殖、捕捞、精深加工、饲料、动保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育、繁、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深度延伸现代渔业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强链,加快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构建产业化联动发展新模式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家庭渔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等新型合作机制,发展订单生产,开展一体化经营,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深入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发展渔业生产,以现有大型水产养殖企业为依托,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中小养殖户与大型企业实现互利共赢,提升中小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全县渔业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

  三、培强水产区域品牌知名度

  扶持企业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岳阳县水产特色品牌发展方案,着力塑造“岳阳水产”品牌特色,全面树立品牌自信,增强品牌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品牌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品牌企业。重点打造岳阳水产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加快建立相对健全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形成以岳阳县为中心,以湘江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为市场拓展重点水产品牌贸易网络体系。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领导管理机制。成立岳阳县设施渔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以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县委宣传部、县商务粮食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工信局、县林业局、县城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岳阳县分局、县工商联、县融媒体中心、县供电公司、县邮政分公司、岳阳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县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荣家湾街道、麻塘街道、黄沙街镇、中洲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县设施渔业产业发展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由县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和编制及专项经费,牵头负责全县设施渔业产业发展的全面工作等。按照“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领办,一个规划引领,一套班子专抓”的工作思路发展设施渔业产业。

  第二节  加强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渔业发展促进政策,制定鼓励设施渔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减税降费激励、融资支持等系列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产业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并出台专门针对设施渔业返乡创业人员的相关政策,从政策、金融、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为返乡创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岳阳县渔业发展建设,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加快完善土地、资金、电力、交通、水利等要素支撑的政策措施。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用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落实特色产业用电优惠政策,开辟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办电通道等。

  加大设施渔业政策保险力度,建立设施渔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政府防灾救灾能力,使受灾养殖户及时得到赔偿,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加大宣传力度,宣讲养殖户身边的典型案例,用事实说话,引导养殖户主动参保;健全配套机制,扩大保险范围,达到“双赢”目的。强化社会责任,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理赔服务工作,为设施渔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节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整合中央、省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设施渔业产业。适度增加设施渔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设施渔业企业重大项目建设、设施渔业深加工、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激活民间资本投入;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充分挖掘和培育上市资源,做好上市融资的前期工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本地设施渔业产业,建立“银信互动”贷款机制,落实贷款政策,建立政企银合作机制,定期组织项目对接活动,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科技创新。

  第四节  强化科技支撑

  围绕设施渔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深入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进科技支撑设施渔业产业计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和骨干企业。

  整合科研资源,成立设施渔业协会,并建立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组织设施渔业产业体系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促进行业内部资源整合和合作,统筹协调行业发展方向和政策诉求,推动设施渔业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质量提升,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挑战。

  重点开展适合工厂化养殖的设施装备、养殖技术、水质处理、智能化监测管控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四个一”服务机制,按照1名领军人物、1支科研团队、1批龙头企业的构架设置专项小组。

  第五节  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全面摸清劳动年龄内退捕农民就业及技能培训需求,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配套退捕农民转产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参加社会保障等政策,针对转产农民不同群体需求,通过加强就业指导、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多措并举抓好转产农民就业问题。依托科技创新,推进转产农民开展设施化养殖创业,培育渔业新业态,鼓励转产农民发展休闲渔旅基地、民宿、休闲渔船、水产品电商企业等,给予转产创业农民政策扶持。

  加大对设施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以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的新机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免费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提供业务素质培训;大力推行企业与职业院校“订单式”培训,对中小微型企业实行分类定向培养;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需求目录,举办人才招聘洽谈活动,帮助引进各类紧缺和急需人才。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设施渔业产业发展,带动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培训设施渔业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同时,强化设施渔业装备知识培训,加快设施渔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渔政执法体系作用,为设施渔业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第六节  加快招商引资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精简审批程序,为岳阳设施渔业产业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推进集中式、一站式服务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力产业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丰富招商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一批对产业上下游发展有辐射带动效应的优质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全产业链布局,重点瞄准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着力引进一批资金实力厚、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的企业,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招商项目落地服务机制,提高招商项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借助相关招商引资推介会、农展会等平台开展专业化对外宣传推介。鼓励“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加强与各地商界的联系和沟通,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争取各地商界人士到来参观、考察和发展项目。

  第七节  加大要素保障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设施渔业加快发展。保障设施渔业用地(水)、用海、环保、金融等需求,落实对设施渔业生产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政策。筛选包装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对重点项目用地,实行规划预留、分期供地,达到投资强度,继续供地,加强土地整理。对于已批未用土地,土地指标调整给急需土地的优势企业使用。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提供服务。加强产业道路立项、审批、建设服务等。将渔港、渔港经济区等重要渔业基础设施纳入国家重大项目范围,保障用地用海需求。

  第八节  强化宣传引导

  通过核心区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遴选一批先进、高效、适用的设施装备技术,发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开展设施渔业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打造设施渔业发展样板。总结设施渔业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树立典型,扩大影响,营造推进设施渔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