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8-11-23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 助力稳增长 > 预期引导 > 政策解读

解读《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5-02-06 00:00 浏览次数:1

     2014-12-,国家发改委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全面分析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国人影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等,明确了我国将基本形成六大人影区域发展格局。 

  《规划》是在什么背景与形势下出台的?具体构建了怎样的人影发展格局?全国人影工作面临哪些挑战?近,国家人影协调会议科技咨询评议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毛节泰,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副主任陈添宇,国家发改委原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等专家,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瞄准目标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影天气业务体系,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作业规模居世界首位。人影工作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紧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及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俊才表示,从我国自然灾害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大等方面考虑,尤其要重视人影工作发展。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影工作。2011-、2012-和2013-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等要求。2012-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印发,要求加强对全国人影工作的统筹规划,加强能力建设。2013-12-31,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听取中国气象局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继续加强人影工作,除做好人影队伍建设外,要大力提升相关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及举办重大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据陈添宇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提升人影工作能力和效益,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在认真总结《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8-2012-)》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影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规划》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兼顾区域发展、相关行业发展以及地方需求为目的,出台非常及时、必要。”高俊才表示,《规划》体现了新时期人影工作的特点,实现了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和《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等的有效衔接。

  明确六大任务布局

  “必须要加强跨地区的统一指挥、联合作业,突破区域限制,不断提高人影的技术水平、作业效率。”高俊才说。

  《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区域级管理机制,超越行政区域界限,实施跨区作业,统筹全国人影工作发展。

  根据国家粮食、生态、水资源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格局,结合我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影作业实际,综合考虑重点作业需求、天气系统分布特征、空域管理格局和气象业务区域划分等主要因素,《规划》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华北、中部、西南和东南六大人影区域。

  毛节泰介绍:“东北、中部和东南三个区域分别与我国三大粮食生产核心区对应,西北区域重点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华北区域重点保障京津冀首都圈等水资源安全,西南区域重点保障特色农业生产和水库蓄水发电。”

  《规划》还明确了六大人影区域的牵头实施单位,确定了各区域内的重点增雨(雪)保障区、重点防雹保障区,提出“增雨(雪)以飞机作业为主,地面作业为补充”和“防雹以发展新型的、安全性能高的作业装置”为目标,逐步淘汰老旧高炮、火箭作业装置的作业方式。

  “这六大区域形成了我国人影工作的新体系,有利于空中云水资源的统筹开发管理,有利于提高国家高性能人工增雨飞机的使用效率。”陈添宇表示,“通过实施《规划》,在体制机制和设施设备方面,对空中水资源逐步实现全国‘一盘棋’的管理,是气象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2012-开始建设的东北区域人影能力工程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边建设、边发挥效益。2013-8-,东北区域人影中心在长春正式成立

  2014-3-,中国气象局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四省(自治区)政府共同制定了《东北区域人影作业管理试行办法》。毛节泰指出:“东北区域人影工作先行先试,为其他区域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将有利于《规划》的实施。”

  协同创新突破技术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已按下“快进键”。深化气象改革和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是当今和以后一段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对我国人影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适应形势、抓住机遇、持续推进。”陈添宇表示。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规划》将人影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健全分工协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基础理论和科技前沿研究。在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规划》提出强化国家统筹管理,发挥区域联合优势,建立完善我国人影工作的四级管理、五级指挥、六级作业的业务组织管理机构。

  人影工作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我国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大陆上空平均水汽输入总量约为18.2万亿立方米,输出总量约为15.8万亿立方米,每-净输入量约为2.4万亿立方米,占输入总量的1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国人工增雨潜力每-约2800亿立方米,而目前实际-增雨量仅为500亿立方米左右,空中云水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毛节泰认为,必须清楚在何时、何地对云进行播撒作业,以及应当播撒多少催化剂,这是提高人影作业科学性的最主要问题。某块云或云系的潜力有多大,取决于在所考虑时段中有多少水汽会凝结成云水、从区域外会输送过来多少云水。中尺度天气模式和以各种波长雷达为主的遥感系统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资料。飞机的入云观测和地基遥感手段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然云中微物理结构。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和协作精神,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细节落实工作。”高俊才表示,“如此才能克服困难,取得预期效果,实现我国由人影大国向人影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