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放映员杨莉坚守山区30多年,在该县海拔最高的相思杨山村,路途最远的云山村,铁山水库孤岛上的立坪村,为群众放映电影。今年9月,杨莉退休了,但说起山区文化生活一本全书:“杨山村位于岳阳县和通城县交界处,孤峰绝岭的,2户人家3位老人2颗牙齿,每年必须去放几场电影。”当我们逢年过节围炉烤火,翻着手机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快捷时,很难想到还有独居山间那一两户人家,终岁难闻丝竹之音。尽管每年送文化下乡,但送了就走,难以解决群众文化生活的长期需求。
2021年开始,这种状况明显得到改观,岳阳县着力构建以图文博美公共文化场馆、主题文化公园为主,县城文化小游园为辅助“县城一刻钟文化圈”;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休闲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一体的“农村十里文化圈";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公益堂为主体的农民“家门口文化圈”文化功能凸显。
同建“组织圈”,服务体系动能足
专班干事队伍稳。该县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专班,乡镇搭建工作小组,编制了《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来了《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目录》。召开全县年度文旅工作会议,将每年度具体要做的工作事项,要达到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分季度由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督查,实现了按规操作,落实落地。
投入保障主体强。县财政构建文化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公共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年初部门预算,优先保障支出。以奖代投强化资金保障,设立文旅事业引导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22年增加文化预算资金102万元,并保障每年20%的增长幅度,同时,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免费开放”工作,并将“一村一月一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作为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拨付依据。对于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类资金,优先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烈士陵园、纪念馆、综合馆、公益事业发展等,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积极为县域内文化企业和市级担保机构间牵线搭桥,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取优质金融服务。此外,降低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捐助文化建设。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文化支援活动,寓外乡贤参与捐建的乡村文化礼堂、公益堂、文化小广场等设施建设达80多处。如柏祥镇和顺致祥公益堂、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小镇旅游公路、铁山村茶马古道白改黑等文化设施。
绩效奖惩动能足。明确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规范各公共文化服务馆站室的日常管理,完善评估定级县级初评和评价反馈机制,采取日常督促、季度反馈、年终评价“三挡”流程评价细则。对被评为一档的乡镇文化站公开通报表彰和重点支持活动资金;对被评为二档的站所进行指导提升,达标验收后拨付;对被评为三挡的进行通报约谈,督促乡镇党委、政府限期整改到位。今年来,有2个乡镇文化站被列入三挡不合格,乡镇党委书记亲自督查整改,半年时间从三挡晋升为一档。
同建“共享圈”,文化惠享平台强
该县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活动阵地随处可见。
新建一批,带动群众积极性。通过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集资投劳的办法,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上兴建,全县新增文化礼堂、公益堂、文体广场79个。如公田镇港口村文化礼堂就是采取“村民集一点、集体垫一点、老板捐一点、投劳折一点、向上争一点”的办法,筹资120多万元建设的。这些活动中心和广场已成为省市县“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赶集”的主阵地。
整合一批,提升设施便利性。建好是前提、管好是关键、用好是目的,该县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门前十小”建设,在现有功能设施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做到有条件的建“十小”,条件暂不成熟的,鼓励优先建设“小书屋、小广场、小舞台、小体健”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今年底完成“门前十小”建设全覆盖。同时,改变并乡合村后“大村设施齐,屋场无人管”的现象,整合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合村前原有闲置的村部、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闲置校舍、文化礼堂等进行屋场公共文化设施整合提质改造,共整合提质屋场文化设施60多处。不少群众反映,戏台搭到家门口,广场建在屋旁边,晚饭过后广场舞,看戏看电影不掏钱,表演才艺,拍拍抖音随时成网红。
创新一批、提升网络快捷性。该县推出“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建成以公田镇为中心的东部山区、以新墙镇为中心的中部过境交通区、以麻塘办事处为中心的近郊区为主的乡村文化图书分馆,启动了县城学校图书馆分馆建设。图书馆目前正升级自助借还机、查询机、5G自助借阅柜等智能化设施,文化馆建立了花鼓戏、民俗、非遗数据库、资源库等多类型数字资源。在3A以上景区实施文旅融合服务示范点建设,增加旅游咨询服务、地方特色文化展示、文旅产品展销功能,实现文旅融合。如大云山景区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时,融入省级非遗“云山高腔山歌”,创新开展“遇见三月三、共享山歌会”“山歌对唱节活动”等文旅融合主题活动,带动云山山歌和大云山旅游景区形成相互融合,网络营销当地蕨菜、黄精、小桌酒等,不仅带活了民宿和农庄,而且让山区农产品快捷出售,带动山农增收。
同建“服务圈”,双向奔赴有生气
文艺创作有正气。该县成立文艺人才库,有5人获得文艺名家、有11人获得非遗传承人、3人获得“巴陵工匠”,评选15名“乡村文化能人”。该县采取工作室办法老带新,实现馆团院艺术专业创作与基层业余创作打磨作品,先后出品大型现代花鼓戏《亲家相遇张谷英》《风吹稻花香》等一批有筋骨、有人气、有温度、有情怀的艺术作品,催生了一批带泥味的乡村“文化闲家”,这些很有烟火气息的原创素材就是退休干部几十年基层生活经历,经过专家大师斧正后,在欢乐潇湘、上海戏剧节、北京群星奖选拔中叫好又叫座。今年来,共创作编排演出小戏小品等“三小作品”50多个,花鼓小戏《风吹稻花香》、群舞《又闻花鼓声》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最佳作品奖;《雨醉山乡》《小村故事》、《打秋》等在第四届岳阳文化艺术节中获得金奖。另外,县老年大学艺术团将群众文艺创作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文旅系统艺术培训中独树一帜;廉政文化艺术团,把多元化的群文创作与孝廉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全省廉政文艺教育活动品牌。
惠民活动接地气。按照“村出节目、镇办初赛、片区汇演、县城决赛”的模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长年举办“欢乐潇湘”“广场舞大赛”“民间剧团展演”“农民春晚”等活动,每个专场原创节目需达到60%以上,题材本土化,演员群众化。有的节目,一人担纲导演、编剧、演员,还有的节目父子、爷孙、娘两、夫妻同台,或对演,或联唱,或搭戏。参演群众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6岁。鼓励一些地方传统特色节目的创作和参演,挖掘和激活岳州花灯、巴陵青陶、月田渔鼓、毛田竹马等一些濒临绝迹的民间绝活上台。每逢赛事,城乡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今年来,全县各类专业、业余剧团、舞蹈队、乐队举办和开展各类大小文化活动达1400余场次,平均每天就达4场次。
服务品牌冒热气。在旷日持久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该县不断积累经验,锻造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
“文化百姓”服务。推出百姓剧院、百姓大学、百姓讲堂、百姓展厅和百姓大篷车等纯公益性文化服务样式。创造性地开展“一元剧场”,群众只需花一元钱,就能在每周星期五晚,欣赏到精彩的戏曲演出服务,今年已演出48场。该县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已申报2022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文化养老”服务。优化“老年艺术大学”办学模式,实行场地、教学、演出活动全免费,今年已培训老年艺术大学学员1000多人次。
“文化志愿者”服务。文旅志愿者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禁毒禁赌”等内容,把紧贴时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了30多个贴近群众生活、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在全县乡镇、社区、学校和企业进行巡回演出76场次,惠及基层群众22万人。
一元剧场
文化馆开展老年大学培训